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李靜
4月6日晚間,丹化科技公告稱,公司于4月6日接到控股股東江蘇丹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丹化集團”)通知,丹化集團正在籌劃涉及所持公司股份對外轉讓的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的控制權變更,具體方式尚未確定。
(相關資料圖)
丹化科技表示,鑒于該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信息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票價格異常波動,經公司申請,公司A、B股股票自2023年4月7日上午開市起停牌,停牌時間預計不超過兩個交易日。
曾三次重組折戟
資料顯示,丹化科技成立于1993年9月,是國內煤化工上市公司龍頭之一,其主營業務為煤制乙二醇并聯產草酸,其中乙二醇是公司主營產品。
“重組”是丹化科技近幾年的主要目標,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過去五年,丹化科技曾三度重組,但均以失敗告終。
2018年6月1日,丹化科技籌劃重大事項停牌,打算收購標的郴州飯壟堆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飯壟堆礦業”)90%股權。然而時隔9個月,重組計劃失敗了。丹化科技于2019年3月份發布公告稱,終止收購飯壟堆礦業股權,理由是“國內市場環境、經濟環境、融資環境等客觀情況發生了較大變化”。
第一次重組失敗后,丹化科技時隔不到三個月,再度發布重組方案。
2019年5月30日,丹化科技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股份方式向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等交易對手方購買江蘇斯爾邦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爾邦公司”)100%股權。公告中指出本次交易預計將構成重組上市。然而此次重組仍以失敗告終。2020年9月22日,丹化科技宣布終止重組,丹化科技在公告中稱,項目推進過程中公司外部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新冠疫情至今仍在境外蔓延,對全球經濟產生較大沖擊,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環境壓力加大,重組推進存在不確定性,無法達到交易各方預期。
兩次重組失敗后,2021年1月19日,丹化科技迎來了第三次重組。彼時,丹化科技稱,公司控股股東丹化集團擬以非公開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北外灘集團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5%的股份。不過歷時8個月,轉讓再次終止了。2021年9月22日,丹化科技收到控股股東丹化集團通知,丹化集團已于9月22日與北外灘集團簽署了《關于終止的協議》,雙方經協商,均認為本次轉讓的時機和條件尚不成熟,決定終止本次股份轉讓事項。
“丹化科技的重組戰略是企業擺脫當前業績困境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業績連虧四年深陷泥沼
伴隨著重組的相繼“告吹”,丹化科技的業績也深陷泥沼。
據丹化科技發布的2022年年報預告顯示,預計2022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87億元。對于業績虧損的原因,丹化科技稱,主要是與上年同期相比,本年度公司主要產品乙二醇的產售量和銷售均價均下降約10%,銷售收入下降約20%;第二產品草酸的產銷量基本持平,銷售均價略有上漲。總體來看,公司化工產品的產銷情況基本正常,但公司仍處于經營性虧損狀態。
據了解,這已經是丹化科技第四年出現虧損。此前2019年—2021年,丹化科技的業績就已經出現虧損。財報顯示,2019年—2021年,丹化科技的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4.33億元、3.67億元、1.04億元。
除了業績虧損外,丹化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也出現了波動。2019年至2020年,丹化科技經營性現金流分別是721.86萬元、-3827.52萬元,同比下降98.05%、630.23%。2021年,丹化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實現正增長,為1.81億元,同比增長572.14%。但好景不長,2022年前三季度丹化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再度為負,為-3011.65萬元。對此,丹化科技表示,主要系報告期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此外,丹化科技的短債壓力不容小覷。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其貨幣資金分別為7953.35萬元、1.47億元、7959.73萬元,8521.41萬元、而短期借款分別為2.60億元、4.00億元、2.23億元、1.54億元。
“貨幣資金無法覆蓋短期債務,說明公司有一定的償債壓力,加上公司長期虧損,說明該公司業務經營缺乏好的盈利能力或盈利模式。”一位會計從業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會計行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是較為不利的財務狀況,需要高度關注和處理。該公司管理層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以保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這些措施可能包括尋找新的融資來源、削減成本、改善營收、優化業務模式等。
(編輯 白寶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