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矯月 見習記者 馬宇薇
3月16日晚間,長春高新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7.47億元,同比增長25.3%;實現凈利潤37.57億元,同比增長23.33%;實現扣非凈利潤37.42億元,同比增長29.52%。
長春高新董秘張德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2021年,面對嚴峻的行業形勢,公司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源動力,持續打造醫藥產業五大業務平臺,以生物醫藥為產業發展戰略,不斷深化營銷體系建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規模。此外,報告期內公司參與的國際化項目落地,多個生產基地全面開工建設,并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多個在研產品取得突破性進展。”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報告期內公司業績表現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長春高新的幾個重磅產品廣受歡迎,尤其是生長激素水針,依然是長春高新利潤的重要來源。”
長春高新素有“東北藥茅”之稱,主營業務為生物制藥及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和服務等。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醫藥產品覆蓋創新基因工程制藥、新型疫苗、現代中藥等多個醫藥細分領域。2021年,長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成功登陸科創板,為公司開拓了資本運作的新路徑,實現了資本聚集及裂變效應。
“長春高新一直由大單品來維系企業業績,存在一定的產品創新能力,而這些創新能力也讓公司獲得了長期業績增長。”盤和林談到,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長春高新應繼續以創新為驅動來拓寬市場,制造更多盈利增長點。
一直以來,長春高新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打造企業核心壁壘。報告期內,長春高新持續推進多層次的研發管線和豐富的項目儲備,生長激素新適應癥、細胞免疫治療、選擇性雄激素受體調節劑等多個自主研發及外部引進的創新、投資項目均取得相應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長春高新研發投入大幅增加,全年研發費用為8.85億元,同比增長86.37%。
張德申說道:“近年來,長春高新將科技創新放到企業發展的核心地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推動核心賽道產品線和未來管線的規劃建設,在基因工程制藥、生物疫苗、中成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此外,我們從戰略的高度持續整合技術研發體系,重視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和孵化,通過持續的項目開發,不斷豐富和優化公司的產品線,力求公司中長期產品線布局的可持續性,構建支撐公司健康發展的產品梯隊。”
目前,長春高新子公司百克生物及其子公司惠康生物共有三種已獲批上市的疫苗產品,全人源抗狂犬病單克隆抗體等重點在研項目研發進展在不斷推進;子公司金賽藥業用于治療特發性矮小(ISS)、用于Prader-Willi綜合征(PWS)等適應癥被國家藥監局納入了優先審評品種名單并有望在2022年獲批。
“完善基因庫,打造分子耦聯技術平臺等方面都需要用到數字化技術,長春高新應在研發中積累更多數據,實現數字化、科技化發展。當然,醫藥研發創新依然要遵循研發的客觀規律且研發周期較長,而創新化、數字化的發展可以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盤和林如是說。
談及公司未來發展,張德申表示,接下來,公司將圍繞基因工程藥物、生物疫苗、抗體藥物、高端化藥和現代中藥五大板塊布局,夯實市場基礎,提升運營效率,挖掘現有主導產品潛力,深化產品覆蓋,擴大產品品牌、市場、技術優勢,提升高端產品收入占比。與此同時,公司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積極推進新領域在研項目進程,做好老品種新適應癥的開發、升級替代產品的研發工作,提升研發效率,通過內部研發與外部引進雙輪驅動,促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編輯 孫倩)
關鍵詞: 長春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