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吸過毒的人,不能當名人,不能當公眾人物,不能當演員,不能當網紅。本質上就是要求“必須比從沒犯錯的人低一檔”。這仍然是一種懲罰,一種終身懲罰,一種終生的政治權利剝奪。如果真是全民都覺得有此必要,那就立法。
但法律是講邏輯的,而不是講激情。
在法律體系中,吸毒是一種比盜竊、搶劫、強奸、貪污、受賄、瀆職、醉駕、故意傷害、虛開發票、合同詐騙、賭博、誹謗、追逐競駕、嚴重超速、嚴重超載、銷售假冒偽劣、獵殺野生動物、保險詐騙、盜版都輕微的行為。吸毒只會治安處罰,最多拘留15天,但后面這些有可能要判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所以,法律對吸毒的態度是很明確的。盜竊、搶劫、殺人也可以正常上班,醉駕5年后也能考駕照。這些更嚴重的罪行,都沒有終生懲罰。
有人說,涉毒之后可以重返社會,但是不要作為公眾人物拋頭露臉,否則會給青少年樹立一個壞榜樣。
這個觀點,似是而非。
演員承擔不起所謂教書育人的責任。
著名導演昆汀,曾經在一個節目中感謝媽媽對他的影響。昆汀說,小時候他看了很多電影。小學三年級時,他開始意識到,有些電影其他同學不被允許觀看。于是他去問他媽媽。昆汀的媽媽說,哦~昆汀(攤手表情),那只是電影,那里面沒有什么是你不能看的,是會毀掉你的。那只是該死的電影而已!實際上,相比電影,媽媽更擔心你看新聞!
如果非要說榜樣,教育的作用是教少年選擇正確的榜樣;選擇一個人正確的東西去學習。
一個壞人,變好了。這是一個好的榜樣,而不是一個壞的榜樣。曾經,吸過毒的人,可以成為聞名全國的“禁毒大使”,可以去校園給大學生講座,這當然是公眾人物。社會對改過自新也不歧視,還多有贊揚。
央視報道:歌手羅琦是國內第一個被揭露吸毒經歷的明星,后宣傳戒毒并復出。
如果這被青少年理解為“可以變壞”“變壞很酷”,或者,青少年偏偏選了一個改過自新的人曾經壞的那部分當榜樣,那這不是那個曾經犯錯的人的錯,而是教育的失敗,是家長、學校、社會的失敗。
教育的基本作用,是讓青少年正確認識真實世界。
教給青少年正確的三觀,并不是指灌給他們純潔的三觀,而是讓他們能正確對待真實世界的三觀。
這個世界上一直會有壞人,甚至有些壞人過得很好。教育的作用,就是讓青少年正確的理解這個真實世界,然后做個好人。“只要世界上有壞人,只要壞人還能過得很好,青少年就會變壞”。這種說法,是推卸家庭、學校的責任。
幾乎所有青少年,都會接觸過色情的東西,但教育的作用,就是讓他們仍然可以不犯下罪錯,成長為一個成年人。外國的教育系統有這個能力,青少年有這個能力。中國的教育系統也有這個能力,青少年也有這個能力。一代又一代,沒有國將不國,不必那么不信任他們。
給青少年營造一個無菌溫室,并不利于他們的成長。他們進入社會后,會發現一切截然不同,觀念會受到極大的沖擊。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懷疑自己曾經接受的教育,覺得那是假大空,并拋棄它。
連喜羊羊、水滸、小豬佩奇都接受不了,都要舉報的家長,自然不會接受吸過毒的人當演員。但這些家長并不懂得教育的作用,并不懂得自己的責任,而是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外界。還有些人,則是喜歡在別人身上肆虐的快感。
你可以抵制,你可以不讓你的小孩看,甚至可以呼吁別人也和你一樣,謹小慎微,把孩子關在溫室里面。但任何人都沒有權力要求別人一定也要這么做。
教育的作用,還有讓青少年學會寬容。浪子回頭金不換,周處除三害被父老鄉親接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都是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的寬恕之道。
《論語·里仁》中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謂盡心為人;恕,謂推己及人。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是寬容,是犯錯可以改正,而不是,一旦犯錯,一生接受懲罰。
讓青少年覺得一旦犯錯,必須終生贖罪;讓他們學會絕不寬容。這不管是對他們,還是社會,都不是好事。
撰文:劉遠舉 編輯: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