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職場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建筑設計師季中,25歲的陳國恩成為10位實習生中火出圈的一位。
節目中,他良好的綜合素質,沉穩、低調的性格和富有同理心的為人處事方式獲得了帶教老師和觀眾們的贊賞。在網上,他被稱贊為集顏值、才華、溫柔于一身的鄰家優質學長。明星嘉賓張杰被他的奮斗故事打動,在微博對他喊話:相信你的心意和努力都不會白費。
陳國恩生于1997年,從湖南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畢業后,被保送至東南大學,目前就讀研三。
(相關資料圖)
即便有不錯的履歷和優秀的實習表現,陳國恩仍為就業焦慮。他在節目里坦言,想找一個自己擅長的、合適的方向很難。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他會糾結。
第五期節目中,葉依謙、馬國馨和湯姆·梅恩三位著名建筑師為北京建院的實習生們開展題為“職業發展:展望和挑戰”的大師課。課上,陳國恩提到轉行問題,行業變化快,“現在的一些背景與當時我填報志愿時的背景會有所不一樣”。
陳國恩在節目中提到轉行的困惑
湯姆·梅恩告訴陳國恩,建筑師和作家、音樂家是一樣的,都是藝術家。人們不會拿務實性的問題去問小提琴家、鋼琴家或者詩人,“重要的不是收入,而是你愿意為此投入的熱情。”
大師的回答格局頗高,對年輕人而言卻有些“殘酷”。觀察室中,主持人陳銘表示理解年輕人:20多歲的詩人和20多歲的小提琴家也會自問,我要如何活下去呢?
建筑專家周榕建議他去考公。他提到昔年建筑學系的風光——有一年,清華大學錄取了90位建筑本科生,10位是全國狀元。但在房地產行業收縮背景下,機會也在縮水。
即便將建筑看作藝術,成為貝聿銘也道阻且長。作為巴黎地標的埃菲爾鐵塔,最初完工時也被視為巴黎的災難。作家莫泊桑就是最討厭它的人之一,他被人瞧見在鐵塔內用餐時,振振有詞地狡辯:“這是巴黎唯一看不到埃菲爾鐵塔的地方。”
第七期節目播出之前,我們和陳國恩聊了聊他參加節目的心路,以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想法。以下是他的自述:?
1、專業,正是我想做的事
2022年,我參加了秋招,我投遞的簡歷不多。投了兩家地產公司,都是國企。有一家面試時我正在錄節目,實在抽不出時間參加。另一家公司的面試,節目中放出來了,但后來沒收到消息。我還投了其他公司,有兩家我都收到offer了。同時,我在準備選調生考試。如果能有機會進入政府部門工作,能讓我們的專業知識更好地與城鄉建設相匹配,這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城鄉規劃專業與建筑學有差別,但《令人心動的offer》第四季報名信息上寫著規劃、建筑等相關專業都可以,我對建筑專業有一些好奇和執念,很想嘗試,就選擇報名參與,也希望能借此收獲滿意的offer。
我認為我所學的專業對我影響很大,它讓我的精神世界更加飽滿。小時候,我跟著外公外婆長大。我外公是開雜貨店的,店里有很多紙殼,我會拿那些紙殼做房子,把它們堆在一起。外公喜歡做手工,他會挖樹根做一些樹的配景擺件。這些潛移默化影響了我的專業選擇,剛開始,我想學建筑,規劃是我的第三志愿。我起初對規劃專業沒有概念,真正學習之后,反而覺得自己挺合適的。
規劃的方向很豐富,有宏觀、中觀、微觀的。拿城市設計來說,在前期調研階段需要去了解一塊地的基本情況,它的人群、主要產業、建筑的基本質量、風貌等等,然后根據調研成果進行專題研究、宏觀定位與策劃,再進行方案設計。
對我們專業來說,從事對口工作,工作強度和壓力都會較大。這個專業的特點是,一個方案做好后需要反復修改。一旦修改方案,就意味著分析圖、技術圖等等都要跟著改。我們的方案不像一道程序,或一道數理化題目那樣有固定答案,它可以一直被優化,你必須持續投入,讓它“越來越好”,但永遠無法抵達“最好”。
有一期節目緩解了我的一部分焦慮。那一次,我們去北京建院總部宿舍調研,與已經工作的青年建筑師們交流。我遇到了一位湖南大學的師兄,他對生活和工作充滿了信心和熱愛。他跟我說,他決定將來在北京定居,雖然在北京買房壓力很大,但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他的態度感染了我,他讓我覺得,對未來不必太過擔憂,只要努力做好當下的工作,一切就有可能。?
陳國恩和師兄談起“北漂”的話題
2、讀研,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參加節目前,我有過三段實習經歷。過程都比較簡單,投遞簡歷和作品集,對方有意愿就會通知你。第一段實習是大三,在湖南省城鄉規劃研究設計院,參與國土空間規劃、鄉村規劃的相關內容。第二段是保研后,在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實習。當時,他們在做深規院成立30周年的圖書,需要做項目匯總梳理、設計師采訪等工作,我覺得這是一件挺有意義的事情,就過去了。第三段實習,在東南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做跟城市設計相關的項目。
這些實習經歷幫助我一步步篩選出了適合及不適合我的東西。比如,第一段實習內容偏宏觀,這讓我發現自己還是更喜歡微觀一些的東西。第二段實習讓我體會到,就業未必要局限在“規劃”,做和規劃有關的新媒體,或一些偏宣傳口的工作也是不錯的。研究生期間,我參與其中的一個項目現在開始落地了,我很有成就感。
大三下學期我才開始考慮讀研——這一年似乎所有人都感覺到了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當時,我本科班里的同學基本都在準備讀研,也有部分準備出國,直接工作的是少數。
讀研是我深思熟慮后的決定。首先,我對自己在本科學到的知識量不是很有把握,我當時20出頭,還沒有足夠信心步入社會,沒有準備好面對不一樣的生活工作壓力。其次我知道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薪資上會有一定差距,這個差距會帶來新的問題。最后,專業特性決定,近幾年,包括好的設計院在內,越來越多公司要求求職者有研究生學歷。
本科時的陳國恩
對我來說,研究生是一段很好的緩沖期,讓我在步入社會前獲得比較好的過渡。同時,讀研也是獲得更高學歷和更好教育的機會。事實證明的確如此,讀研改變了我的一些思維方式。本科階段,我的思考不是特別深入,寫論文常常照本宣科,讀研后,我對很多事情的內在價值和邏輯有了更深的思考,這是很有意義的。
3、節目最大收獲是認識很多人和自己
我是自己報名參加這檔節目的。幾位同學和老師將招募信息轉給我,這增加了我的信心。能將自己的一段經歷記錄下來,拍成節目,還能認識很多優秀的人,機會難得。
提交報名表后,我收到節目組的面試通知。面試進行了好幾輪,先是跟選角導演聊,后面有一輪關于作品集的面試,還有專業考試等等,從2022年8月一直進行到9月。
參加節目時,我最不適應的是設計思維的轉變。規劃的思維和建筑的思維不太一樣。節目中,其他實習生都是建筑專業的,他們對于生活中具體的事情有特別敏銳的感觸,他們會將這些東西轉化到自己的設計中去。但規劃更傾向從宏觀尺度切入,再慢慢落到一個個地塊中。這兩種思維甚至可以說有點相反。
第3期節目,我們去密云水庫調研。同行伙伴鵬翔和冠甲,他們會從樹葉的聲音和氣味、陽光落在地上的方式等角度切入,希言和小龍(龍治宇)注意到了水,他們拿出盒子,把水倒進去,和遠處的水庫形成遠近景相結合的場景。這些都讓我非常直觀地感受到我們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參加這檔節目,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大家,他們是一群不同年齡段的人,甚至有00后。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叫我“國恩哥”,這樣的稱呼讓我覺得挺親切的。認識老師們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些都擴寬了我的朋友圈。
與此同時,我也加深了對自己的認知。以前我認為自己領導力挺強的,但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我漸漸意識到,我的執行力可能大于領導力。這個節目對我的第三個意義在于,這是一次很新奇的體驗,我在一段時間內的經歷被記錄下來了,多年后再去看,一定會很感慨。
4、未來:希望工作之余做些喜歡的事情
我在節目中說,我之前有過非常宏大的職業理想,越接近就業越覺得局限,覺得自己能發揮的空間沒有年輕時那么大。那種“宏大”的指向不具體,我想表達的是,過去,我覺得自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但師兄師姐們的求職壓力,還是傳遞到了我身上。找工作真的不容易,有人肉眼可見地瘦了一圈兒,有人選擇轉行,有人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有位學長轉行決定下得很早,他花了一兩個月學寫代碼,成功拿到產品研發的職位。還有一位學長繼續從事本行,他很專心地練習快題,練了十幾二十套,每套要畫4-6小時。
我希望工作之余能夠有一點時間做點其他的事,哪怕出去拍點照,或者畫畫水彩,我都會覺得很享受。這一點點時間能提升我的生活幸福感。如果沒時間去做這些事,我就會懷疑自己。
我很喜歡畫畫。上大學之前,我從來沒有上過美術培訓班。我從大一開始學美術,那時候我畫得很爛,大一國慶假期,我沒有出去玩,我買了一本二手素描教程。那7天,我就跟著教程一點點練習,進步明顯。
陳國恩的速寫作品
學水彩也是,我們暑假有個小學期專門用來畫水彩。有兩周時間,我們去浙江麗水畫畫,我每天都在畫。白天畫畫,晚上老師點評。那一兩周后,我對水彩有了一些感覺。看到光影特別好或者色彩比較打動人的場景,我都會有把它們畫下來的沖動。比如下午三四點的陽光傾斜在老房子上,比如光線穿過破碎的欄桿。我的同學們有時看到一些場景,會拍下來,發微博@我,說:這是一個適合陳國恩畫水彩的地方。
陳國恩的水彩作品
我非常享受畫畫的時間。我喜歡那種完全投入的感覺。我會把手機關掉,單純地在那里畫。你不用思考任何事情,同時你會獲得一些成就感。如果可以不考慮任何現實因素,我希望自己可以當個畫家,我可以一直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