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張力韻12月8日報道:“活力張”“大樹老師”“幽默精靈”“彩虹老師”……靜安區中興路小學的老師們有了新名字。8月底,全員導師制工作在中興路小學全面啟動。4個月以來,各項工作進展得如何?今天下午,靜安區中興路小學舉行“守護成長,育人有道”全員導師制專題研討會。
分工互補,發揮1+1+1>3的作用
中興路小學以學生自由選擇和學校統籌為原則,建立導師匹配機制。每學期,學校為孩子結對一名導師;每學年,每位學生就有兩位不同的導師,能更好地保持學生的新鮮度。
目前,中興路小學導師團共有53名導師,由18位班主任擔任導師團團長,每位導師有12位學生,個別特殊的學生有多名導師。導師、班主任、導師團團長是三個不同的角色,如何定位他們的工作呢?中興路小學校長王繼紅認為,導師、班主任、導師團團長各有各的職責、分工,只有分工不分家,互補配合,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發揮1+1+1>3的作用。
研討會現場,每月一次的“導師研習社”通過情景劇的方式,對實行“全員導師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享和討論。哪些學生行為需要聯系家長?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如何注意方式方法,以獲得更好的溝通效果?如何通過興趣愛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如何成為學生信賴的“知心朋友”?來自靜安區初、高中的三位老師,也分享了各自學校率先實行全員導師制的經驗和心得。
中興路小學校長王繼紅指出,“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本職工作,全員導師制喚醒了學科教師的育人天職,“教師人人是導師”“學生人人有導師”的全員育人模式,是在新時代中小學生成長問題和心理危機多發的背景下,確保每一位教師踐行育人責任的教育組織形式創新,它是推進落實“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關鍵抓手。
“同時,全員導師制是一次重構。學校全體教師按照一定機制與每一個學生匹配,通過與學生建立良師益友的師生關系、與家長建立協同合作的家校關系,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指導和開展有效家校溝通,是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基礎教育現代學校治理制度。它給學校帶來了新的制度的設計,再次推動了學校的工作。”王繼紅在發言中說道。
給老師取個“有趣”的名字,拉近彼此的距離
“以前,學生喜歡給老師起綽號,倒不如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給老師再起一個新名字,增進導師和孩子的親切感。”本學期,中興路小學53名導師都有了新名字。
“活力張”“大樹老師”“幽默精靈”“彩虹老師”……一個個好聽的名字應運而生。在起名字的過程中,傾聽每個孩子的聲音,正確對待每個孩子,導師們看到了孩子眼中的自己,她們會思考“我的學生是怎樣的?”“他們需要什么?”“怎樣幫助他們成長?”。學生給導師們起的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有著學生對導師的認可、崇拜、熱愛,也有導師對學生的希望。活動雖小,但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從此,孩子們的心里話、小秘密多了一位導師分享。
一年級學生徐睿堯同學有了位導師,他給導師取了個新名字——“活力張”。“雖然張老師年紀大,但體育課上生龍活虎!”“活力張”是學校返聘的體育老師張靜,深受孩子們喜愛。
數學老師胡張宇給每位學生一張小卡片,一半的卡片上寫著學生為她取名時想到的關鍵詞——“全能”“溫柔”“機智”“速度快”,另一半的卡片上寫著章魚的特征——“有八只觸手”“全身柔軟無骨”“是同類型動物中智力最高的”“遇到危險時,會迅速噴出墨汁保護自己”等,讓孩子一一配對并猜猜是哪種小動物。經歷了配對、思考、交流后,孩子們都猜到是章魚,“小章魚老師”就這樣誕生了。
三年級學生祁夢欣結對的是探究學科老師陳偉。祁夢欣說:“我問導師‘哪些昆蟲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導師的回答像‘百科全書’。”這位“百科全書”導師成了她亦師亦友的新朋友。
據了解,為讓導師們明確各自的職責,有效開展工作,中興路小學還組織《推進全員導師制——發揮“導師團長”作用》、《優化家校溝通 促進和諧發展》、《海到天邊天作岸 “相識相長”方為峰》等主題研討活動,提升導師隊伍的溝通、協調能力,并以《全員導師制背景下提升小學生心理彈性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為引領,推進全員導師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