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洶涌的電商大潮沖擊,曾經的福建首富陳發樹也頂不住了,狠心割舍零售業資產。
11月24日晚間,A股公司新華都(002264.SZ)發布重磅公告,公司擬將旗下的零售板塊資產、負債全部打包出售。
這一交易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后,新華都將聚焦于互聯網營銷業務。
11月30日晚新華都披露公告,新華都集團向董事長倪國濤轉讓部分股權,增強管理團隊的信心,做大做強公司互聯網營銷業務。
1995年,陳發樹創立新華都,百貨業務為其起家的基業。27年過去了,陳發樹為何要賣掉起家的基業?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3年以來,面臨電商大潮,新華都的應對有些乏力。盡管陳發樹也多方發力,輾轉騰挪,包括產業轉型,拉阿里入股,但這些均未能有效改善新華都的基本面。
如今,陳發樹的意圖是,拋棄零售業務,專心做互聯網營銷業務。其實,新華都早已布局有互聯網營銷業務,且已經超過零售業務成為其第一大業務。
wind數據顯示,2008年上市以來,新華都累計虧損5.57億元。
互聯網營銷業務面臨較大的營銷投入,陳發樹能否借此翻盤,前景難測。
零售業務營收占比超70%
陳發樹一手打造的新華都,最終打算將其起家的基業拋棄,讓人有些意外,但似乎又覺得有些晚。
根據公告,新華都采取公開征集受讓方的方式,擬出售零售業務板塊的全部資產(商標除外)和負債。
目前,新華都的零售業務板塊資產,主要為12項,涉及11家全資子公司及1家參股公司。11家全資子公司主要是新華都設立在泉州、漳州、廈門、寧德、三明、龍巖、南平、江西等地的新華都購物廣場,以及綜合百貨公司、物流配送公司等。這些資產,不單獨出售。
1995年,陳發樹將其小百貨店搬至福建省會福州,棲身于福建商業老大東街口百貨集團隔街相對的東街口,定名為新華都百貨。這是當時福州第一家民營綜合性百貨商場。隨后,新華都集團旗下的福州新華都商城、新華都購物廣場等相繼成立,包含百貨、超市、房地產、酒店等業務。
除了福建省內,新華都的零售商業觸角還覆蓋江西等省外。
2008年,新華都開設的商業購物廣場達35家。兩年后,購物門店擴展至100家。除了商業百貨,新華都還將業務延展至體育零售領域。2012年,新華都開設體育零售賣場。
就是靠著新華都的商業百貨零售業務,陳發樹在商業領域嶄露頭角。
然而,27年過去了,從起家到盛極一時,再到如今的僅剩下10家購物門店,新華都商業零售萎縮可見一斑。
盡管如此,零售業務仍然是新華都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2020年及今年前三季度,零售板塊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8.19億元、31.73億元,分別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92.83%、76.72%。不過,盈利能力不佳,2018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70億元、-0.25億元、0.98億元、-0.51億元,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響,商超優勢顯現外,其余報告期均處于虧損狀態。
截至今年9月底,上述零售板塊資產為25.99億元,凈資產為2.77億元。
顯然,陳發樹將起家業務轉讓,心里也有些不舍。
在公告中,針對出售零售板塊資產,新華都稱,為了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聚焦互聯網營銷業務的戰略轉型。同時,為了讓零售業務有更好的發展空間,擬出售零售業務板塊的全部資產(商標除外)和負債。
目前交易對方、交易方式和交易價格尚不確定,新華都也將公開征集意向受讓方,征集期為11月25日至12月9日。
公告顯示,受讓方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包括方曾經或正在經營與零售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業務,具備交易標的所處行業運營的相關經驗,應秉持維護交易標的正常經營的原則,維護交易標的經營的穩定性及持續性。
無奈的產業轉型
剝離傳統零售業務,聚焦互聯網營銷,也是陳發樹無奈之下的選擇。
作為傳統的零售企業,新華都在資本市場上沒過上幾年好日子。2013年開始,隨著電商大潮洶涌而來,新華都遭受了巨大沖擊,公司的反應是不斷關店,從100家購物門店到如今10家,關店速度的可見一斑。
其實,面對電商沖擊,新華都也曾積極應對,尋找突圍之道。新華都從早期的O2O到后來的新零售,逐漸形成了超市、運動品牌的新華都自由人、生鮮餐飲海物會,以及久愛致和電子商務等業態格局。看上去,業態較為豐富,既有傳統零售、也有電商和新零售創新業務。
然而,2019年,新華都將持有的福建新華都海物會投資有限公司51%股權轉讓給新界餐飲,隨著這一資產被轉讓,公司的新業態布局似乎告敗。
為了轉型,陳發樹還有一個大動作,那就是拉上馬云。2017年,新華都集團將其所持新華都10%的股權以5.84億對價轉讓給阿里巴巴。同時,新華都與阿里巴巴合資成立新盒網絡科技公司,試水與阿里合作開發新零售業務,運營福建“盒馬鮮生”,新華都集團持有其50%股權。
然而,到了2018年9月,新華都將持有的新盒網絡科技公司40.5%股權協議轉讓給阿里巴巴,僅持有9.50%的參股。
公開消息顯示,2020年,“盒馬鮮生”退出福州市場。
至此,陳發樹聯手阿里的產業轉型也宣告失敗。
產業轉型告敗,新華都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不斷下滑。2013年至2019年的7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持續虧損,合計虧損13.7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產業布局外,新華都自身還在積極布局互聯網營銷業務,如2016年,公司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作價7.60億元收購了久愛致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久愛(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瀘州聚酒致和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各100%股權。高溢價收購,形成商譽6.78億元。
2019年,新華都大幅虧損,就是因為標的公司業績不達預期,計提商譽減值4.61億元。
長達5年的互聯網營銷業務布局,在2020年迎來轉機,疫情之下,線上銷售火爆,新華都的互聯網營銷業務也從中受益匪淺,當年盈利約0.6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盈利約1億元。
新華都在公告中稱,剝離經營業績承壓的零售業務,聚焦于以互聯網營銷業務為主業的業務布局,公司將集中資源,努力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
不過,互聯網營銷業務競爭也較激烈,新華都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尚不明確。未來究竟有什么樣的發展前景,尚需時間觀察。(記者 明鴻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