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丁蓉
政協第十四屆廣州市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于2023年1月6日至8日召開。廣州市政協委員、佳都集團黨委書記、佳都科技董事兼高級副總裁劉佳帶來三個提案,分別是《激活數據要素價值,推動廣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國產化進程,提升廣州“新基建”產業鏈核心競爭力》《加強黨建引領,加快非公企業合規建設的建議》。
(資料圖)
提議建設城市大數據管理平臺
劉佳認為,當前,數字經濟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數據資源要素是數字經濟中的“石油資源”,是我國經濟建設的核心生產要素。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并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發展。2022年多個相關文件密集出臺,一系列戰略部署表明,數據已上升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
《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作為國內首部城市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于2022年6月1日起實施,為廣州市全面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廣州擁有高價值的海量數據、高集聚的數字產業和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但仍然面臨著公共數據分散且獲取渠道不暢、政企數據共享責權邊界模糊、數據要素資源與數據場景應用之間的不平衡等問題,制約了廣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針對數字經濟的特征和廣州的發展實際,就如何進一步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劉佳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建設城市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對全市公共數據資源統一、集約、安全、高效管理。按照一數一源的原則建立全市一體化的大數據管理平臺,確定每一條基礎數據有且只有一個法定采集機關。可以通過數據共享或者核驗方式獲取的公共數據,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不得重復采集或者要求重復提供。通過數據充分共享、跨部門業務協同和政府流程再造,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讓數據沉淀在一個大數據管理平臺。
二、建立健全政企合作的數據治理機制,建立數據共享責任清單。對數據進行了分類分級管理,按照數據泄露可能造成的風險大小、數據敏感程度、數據內容的生產方式、數據的不同主體等多維度對不同場景的數據進行分類并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按照無條件共享、有條件共享和不予共享三種類型建立數據共享責任清單。
三、推動數據要素與多樣化應用場景融合,創新數據產品和服務。發揮廣州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創新數據應用授權機制和創新容錯機制,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方式將公共數據授權給混合所有制企業以市場化方式運營,國有股東代表政府進行數據產品和服務的合規性監管,社會資本方利用其市場化的機制優勢,將前沿技術、深厚的行業應用場景與豐富的數據要素資源相結合,讓數據在各行各業實際應用場景中發揮價值,為廣州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加速國產化進程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
劉佳在關于《加速國產化進程,提升廣州“新基建”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提案中表示,隨著科技產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和西方科技產業鏈脫鉤的風險依然存在。在這種形勢下,要求中國的科技產業,必須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利用國內市場規模巨大和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加速技術和產品的國產化迭代,提升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此外,從安全角度上來說,產業鏈發展要尤其重視信息和數據安全,需要融入國產化的發展導向,確保數據務必要留在國內,杜絕后門和安全隱患。
他認為,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正在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而軌道交通、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展中,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長期依賴海外技術產品、自主化和自給率低的現象,特別是近年來在重要項目建設中,國外廠家已陸續暴露出技術響應不及時、供貨無法如期交付、原廠技術支持不到位、技術迭代更新周期長等問題,已經成為限制我市“新基建”產業鏈創新發展的重大隱患。
對于如何加速國產化進程,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主導發展的廣州“新基建”產業鏈,提出以下建議:一是支持本地企業創新產品和系統的落地應用,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二是加速現有產業鏈設備和系統的國產化替代,突破對于國外技術的制約。三是加大對于自主研發的支持力度,形成鼓勵創新、包容試錯的良好生態。
(編輯 李波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