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3月9日晚間,恒力石化、太平鳥、靈康藥業和光云科技發布回購計劃,其中,恒力石化,擬耗資10億元至15億元實施回購,而在2月18日,公司剛剛公告耗資10億元完成上輪回購。另外,夢百合、顧家家居、農發種業發布高管或實際控制人增持計劃。上市公司增持回購升溫。
“近日A股波動較大,市場整體行情導致投資者恐慌情緒加重。上市公司在這一時間點集中進行增持回購,其主要意義是在于展現自身公司資金實力,穩定投資者信心,同時回購的股份也可以用于公司自身股權激勵,提振公司員工士氣,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增持回購公司
呈現兩大特點
除了新增回購計劃,上市公司還出現“回購+”回購計劃。3月8日晚間,三六零發布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計劃的實施安排,公司擬3月9日至3月11日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額不低于9000萬元,不超過1.2億元,后續公司將根據回購計劃持續實施回購。三六零本輪回購始于去年10月份,計劃耗資10億元至15億元實施回購。截至2月底,公司回購已經耗資7.37億元。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3月9日,65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計劃,80家公司發布124次重要股東增持計劃。其中,僅3月8日和3月9日兩天,就有7家公司發布回購計劃,7家公司發布重要股東增持計劃。
談及上市公司近期增持回購意愿加強,中原證券策略分析師林思閃告訴記者:“從策略的角度來看,目前市場已經跌到一個階段底部,不少基本面沒有問題的公司性價比凸顯。”
從實施角度來看,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9日,今年以來,262上市公司以集中競價方式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114.68億元,其中,萬通發展已經開啟年內第二次回購。從實施金額來,醫藥生物、電子和石油石化行業實施金額較高,分別為28.46億元、16.3億元和10.42億元。
增持方面,截至3月9日,今年以來,113家上市公司獲得重要股東凈增持(即增持數量超過減持數量),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和機械設備三行業獲凈增持較多,分別有18家、13家和11家。
談及今年增持回購的上市公司特點,陳靂表示,今年以來,出現了大量上市公司增持回購的案例,其中的一大顯著特點是,其中很多公司自身業績在2021年表現良好,保持了增長的勢頭,而這些公司受制于今年以來整體行情的低迷,業績增長并沒有體現在股價上;另一大特點是增持回購還是集中在成熟度較高的行業里,這部分企業沒有融資擴張的需求,用自身現金回購股票維護股東權益是一個良好的選擇。
1051家上市公司
凈利潤同比增近三成
從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9日,1051家上市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其中777家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73.93%。
總體來看,1051家上市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12457.04億元,同比增長28.76%。其中,化工、采掘、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和醫藥生物行業凈利潤增幅居前,分別有97家、12家、6家、26家和119家公司發布2021年業績,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30.71%、116.81%、78.45%、75.90%和71.03%。
陳靂表示,從板塊看,2021年業績表現較好的首先是新能源,作為政策大力支持的主賽道,業績增長是應有之義。然后是大宗商品、周期板塊,尤其是新能源上游礦產原材料企業。隨后則是醫藥相關產業受疫情刺激,試劑盒等大規模采購會有明顯的業績提振。
談及今年上市公司業績,陳靂表示,今年我國GDP增速目標為5.5%,穩增長成為重要主題。目前政策上看,風光儲等新能源領域是各省市投資拉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建設、運營企業的業績有望直接收益。同時,去年由于疫情海外大量企業停工停產,今年隨著疫情減緩復工,這部分產能會釋放出來,去年出口表現較好的企業今年會有比較大的業績壓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