檁子:馬上就要開學了,大家準備好了嗎!尤其是開學要上小學一年級的“小豆包”們。
每年臨近開學,咱們都會推薦史家小學的終身名譽校長--卓立校長的這篇小學入學指南,每次都覺得很“經典”,值得一讀再讀。
(相關資料圖)
前段時間,小花生“名師專訪”系列,我們采訪到了到了卓立校長,在這份“經典”小學入學指南上做了更多內容補充。
卓立校長
采訪中,我們才了解到:卓立校長從1962年開始就在史家胡同小學工作,干了48年,做了多年的校長。
當時的史家胡同小學,居然是這樣的(見下圖)。
當時的史家胡同小學,只有燈和鈴是電的,其他就全沒有了。
卓校長自己發明做了學校的音響,居然建成了全國第一個小學廣播站。
說起現在的史家小學,這可能是北京“最?!钡囊凰W啦!這個學校是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會員,素質教育更是走在全國前列,總之是名校中的名校!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卓立校長給每個一年級學生爸媽的一份貼心的
“入學指南”。
卓校長把自己的經驗總結為兩句話:
第一句:小學是人生的基礎,一年級是小學的基礎。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影響是不可小視的。
第二句:孩子上學了,家長也要上學。
幾年前,他專門寫了一本書
《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
。
這里面對于小朋友上小學前后,爸爸媽媽要做哪些準備么?給出了非常實用和細致的建議。不光有堅實的教育理論實踐基礎,而且操作性特別強 ...
這幾年間,針對小一生的教育建議,感覺還沒有一篇文章、一本書比卓校長這本更實用的。
今天,和大家分享這篇“經典”指南的更新版本。訪談中,卓校長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給了更多具體的建議,值得每個入學孩子的爸爸媽媽閱讀、收藏。
來,一起聽聽這位資深校長的"大白話"...?文末有這場直播的全程回放,也不要錯過哦!
Part 1
一年級:人生重要的第一步
小學,是人生的基礎;一年級,是小學的基礎。
一年級的孩子告別悠游自在的幼年時光,開始了課堂上規范辛勞的學習生活,這不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的開始,也是他們和這個世界相處、學習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開始,同時更是最需要父母幫助的時候。
無論從戰略和戰術上,父母都要高度重視一年級。一年級養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是非觀念,會受益終生。
1、在學校增長的不只是知識
我今天特別想跟各位家長朋友們聊一聊,孩子上到小學,特別是上到小學一年級,這是他們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步,跟在幼兒園的時候是完全不一樣的,而是發生了質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吃喝玩樂,好好生活,別生病,這就成了。但是一旦上學就不一樣了。孩子一上學,就會發生質的變化,要變成社會人了。
上了小學,就意味著孩子正式開始了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就意味著他已經預備成為公民了。
也就是說,他要融入社會了。第一要需要知識,第二需要交際能力、合作能力,還需要很好的社會品德。
《天才基本法》劇照
2、關鍵期,難逆轉
在小學,特別是小學一年級,以及小學一年級的前一個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期。孩子能不能夠適應學校的生活,融入到學校之中,就是看這段關鍵期。
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全心全力花在孩子身上的一個月的時間,抵3年級以后一學期的時間,抵6年級以后1學年的時間,甚至更多。
相比以后嘆著氣花更多的時間,何不歡欣鼓舞地早花時間,大人孩子都早受益呢。
這個關鍵期要是做不好,學習習慣什么都沒有養成,還厭學,不和同學們在一起,那就麻煩了,所以我非常重視小學一年級。
我不知道別的學校怎么樣,反正在我們學校,校長是有權利決定這個績效工資的。你猜,我們學校誰的工資最高?
是一年級和六年級的老師最高。
很多人非常奇怪,說一年級不就教個一加一等于二嗎?
錯,大錯特錯。
孩子成長起來之后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學習模式都是在小學一年級建立的,所以一年級特別重要。因此,我規定小學一年級老師工資最高。他們最優秀,最棒。
孩子在一年級時期所形成的習慣、所形成的問題很難逆轉。比如說懶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等等等等,將來長大的時候,或者大了一點的時候,想改過來就太困難了。
變成了熊孩子,孩子也很苦惱,家長也很苦惱,老師也很苦惱,那就麻煩了。
所以說,上小學,尤其是小學一年級,特別重要。
Part 2
家長的準備
開啟“小學生家長模式”
孩子升入小學一年級,就意味著要開始長達十幾二十年的全天的、規范的學習生涯了。
在這段生涯里,我們的孩子將從兒童到少年,從少年到青年。
人生中最曼妙的年華都將在這段學習的生涯中度過,許多美好的事情也將在這些歲月中發生。
可見,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開端,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它的影響力是絕對不可小視的。
所以,家有學童升入一年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里程碑。如果我們大人們能夠意識到,這是家庭生活的一個標志性階段的開始,是全家人進入一個生活的新階段,坦然并且充滿好奇地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的生活形態,并愿意為之做出適當的準備。
那么,祝福你們,這樣心態決定了你們很可能有機會擁有小學一年級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擁有了讓孩子獲得有品質的學習成長生涯的極大可能…
《小歡喜》劇照
孩子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爸爸媽媽是需要先有所準備的。
這個準備,不是給買個新書包、準備好鉛筆盒這么簡單,也沒有買個學區房居家遷徙、準備“陪太子攻書”這么復雜。這個準備是爸爸媽媽發自內心地認同并且接納:我將是一個小學生的家長了。
我們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很多時候,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孩子需要學習成長,我們也需要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自己。
在孩子長大的每一個階段,父母面臨的課題都不同:我們將成為什么樣的父母;我們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什么樣的期許;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給孩子做出了什么樣的榜樣;我們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對他伸出援手…
這一切一切,都在匯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力量。
1、請務必按時接送
小學的上學時間,是從上午的8點前,到下午的3點前后。
和提供全日三餐加點心的幼兒園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小學只提供午餐,這就意味著孩子的早餐和晚餐都需要在家里吃。
準備早餐的辛勞和規劃晚餐的煩瑣,都是沒有經歷過的父母不能夠體會的。如果還有老人可以幫忙分擔一些,那就是個幸福,要珍惜。
早上送孩子,對大多數家長來說,提早一些出門上班,順便送過去就好;但是相對于通常晚飯后 5 點多才接的幼兒園,3 點左右就需要接的小學,是需要我們提前做出安排的。
如果爸爸媽媽都全職工作,身邊也沒有老人能夠幫忙接送,就會很撓頭。
《小學雞大電影》劇照
一年級小學生的父母,一定要提前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時間節奏做出新的安排,力求“準時接送”。
千萬不能覺得,孩子晚到幾分鐘沒啥要緊,晚接一會兒也不影響啥。我為什么要強調這兩個“準時”非常重要呢?
因為上學的時候遲到,在全班同學和老師的注目下進教室,孩子心里必然會不自在;有時候,還需要向老師解釋自己晚到的原因——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對這個“遲到”到底該做什么樣的解釋、負多少的責任,往往就會訥訥不知所言,或心懷愧疚。
這時候,正常的課堂學習往往已經開始,孩子不了解前面老師講解了什么、布置安排了什么……等他坐下來,又要慢慢花時間來進入課堂的氛圍、跟上大家的進度,結果,這一天孩子都會過得很被動,好像總在追趕大家的進度。
放學接孩子更不要遲到。
“早接”和“晚接”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心理感受的差別很大。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我家孩子沒事,在幼兒園就接都接不回來,要接著玩,還不如晚點接?!?/p>
孩子已經熟悉了幼兒園生活,但小學還是新生活、新環境。
每天放學,一站到校門口就能夠看見父母迎向自己的笑臉,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歡喜,孩子往往就會興奮地和你分享他一天的校園生活中的所見所聞。
試想,你自己是一個孩子,而你的爸爸媽媽在全班同學都快被接光、在你望穿秋水的盼望下姍姍來遲,你的心里會是什么感受,還能夠興高采烈地聊一聊今天的趣事嗎?
孩子會在等待的過程中懷疑父母對自己的重視程度,擔心父母還會不會來接自己,擔心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讓父母會生氣以至于不出現的事情……這些想法都能讓孩子垂頭喪氣。
所以,在一年級準時接送,對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同感是很有幫助的。
《小學雞大電影》劇照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之前和一個媽媽的對話。那是一個非常忙碌的職場媽媽,她為了接孩子、在放學后陪伴孩子,轉成了半職工作。
所以她每天都是在單位工作到最后一分鐘,飛奔到學校接孩子,她說:“我可真的是盡力了,每天能在差不離的時間趕到學校完全是狂奔啊,要說一定準時,可真是不行了?!?/p>
我非常理解這個又忙事業又忙孩子的媽媽,“那你試試把你離開辦公室的最晚時間調早 5 分鐘呢?”“不行,真的一分鐘都早不了了。不過,我還是試試吧。”……這個媽媽后來真的就很少晚接了。她的孩子是一個很文靜的小姑娘,但是歡喜的時候,也會張大大的嘴笑。去年,我聽說她考上了心儀的中學。
2、請務必安排好孩子的課后生活
很多學校開設有課后管理班,或者興趣班,在放學后再合班統一管理孩子一段時間。
臺灣特色的是校外的安親班,是由校外的機構在放學后先接回,統一管理?,F在我們很多學校的附近也開設了這樣的機構。
選擇課后管理機構的原則是,如果校內有,先考慮校內的,校內的通常是學校提供給家長的便利,通常沒有費用或者很少費用,同時老師也是學校里的老師;如果選擇校外的,提前多打聽,最好能夠和同班同學結伴去。
在一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量會很少,甚至沒有書面的作業;但是,我們每天仍然需要留出最少30分鐘的時間,來關注孩子當天的學習和校園生活,幫助他們在逐步融入校園生活的同時,在學習上溫故知新、總結方法、循序漸進。
所以,放學接孩子、安排孩子放學后的學習生活,我們需要預先做一些計劃。
承擔這件事情的人的優選順序是:父母 - 高品質的課后管理機構 - 祖父母 - 普通的課后管理機構。
3、請務必讓孩子按時睡覺
一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一種新的生活形態,興奮、緊張、好奇……多種情緒叢生;他們尤其需要按時作息,晚間的休息時間要在9點以前。
8點30分洗漱完畢,然后留出一小段自由閱讀或者親子閱讀的時間,9 點熄燈入睡。
這樣才能夠保證第二天上學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如果引導得當,孩子不反感的話,把一些需要背誦的英語或者詩詞在臨睡前過一遍,會記得更牢。
大家可以算一下:晚上9 點入睡,第二天早上 7 點起床,剛剛睡夠10個小時。這是小學生需要保障的睡眠時間。不可以存著“就晚一小會兒”、“反正孩子以前也睡得晚”、“這個點,反正也睡不著吧”的想法,和孩子一起拖延時間。
無論孩子之前的睡眠習慣是怎樣的,他都要從現在開始,每天的8點前到學校開始學習。
只有按時休息,才能夠保證第二天的充沛精力和良好狀態。堅持好的生活習慣,就從進入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培養的話,應當更早。
Part 3
一年級最重要的任務:?
愛上學、愛老師、愛同學
有一個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這個說法雖然有點絕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倒也貼切,譬如初入一年級。
一年級,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的形式是全日制的課堂教育,孩子們每天一早就來到學校,聽鈴聲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下課和同學游戲交流,回家復習預習、在運動會上為班級的榮譽團結奮斗、在社會課堂上觀察了解真實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形式,都是載體。
目標是掌握方法,學習的方法,和這個世界、和他人、和自己溝通的方法;目標也是發現樂趣,找到學習的樂趣、參與的樂趣、自我實現的樂趣——簡而言之,基礎教育就是“成為人”的教育。
所以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是學習的方法,和別人、和自己、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法:讓自己積累的知識產生質變,為自己、為他人、為人類幸福提供多一種可能的能力。具體知識的積累過程是最好的媒介,但不是唯一的目標。
知道了我們教育的大目標,也就知道了在一年級這個起點上,我們要做好的事情不過就是能夠讓我們的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學、喜歡來學校。
這一年,我們能一起把這件事做到,就很厲害了。
《小學雞大電影》劇照
1、掌握規則,享受課堂的學習樂趣
在小學50多年里,最早教過的學生,現在也都可能退休了吧。偶爾回想起來,還真是會有不少有意思的規律。其中一個就是:能夠享受課堂學習樂趣的孩子,成績都不會太差,偶爾落下了,輕輕提點一下,馬上就回來了。
課堂學習,是在學校里學習的主要形式。孩下們越早適應它,就越能夠很快進入有意思的校園生活。它是一種雙主體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之中學生是主體,在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是主體,這兩個主體是流動的。有時候是老師為主講,但是講完之后可以把主動權交到學生那邊去,同時老師在教的過程當中,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反饋,并根據這些反饋調整自己的教學形式和節奏,以便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一年級的時候,能夠融入和參與到課堂學習里來,也就掌握了在學校里最重要的一個游戲規則。接下來,就好好玩,玩到興高采烈吧。
2、愛發言,比想象的更重要
愛不愛發言,真的只是孩子的性格問題嗎?外向或者內向,真的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孩子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嗎?
我認為不是。在天生氣質類型的基礎上,孩子的性格類型還在形成中,并不像大人們自己幾十年的成長下來,性格基本已經塑造成型了。
最近看朋友推薦的一位著名主持人的書,里邊就講到了她幫助女兒從不愛發言,轉變到積極發言的方法,我覺得很正確,她找到了最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并且給出了對策。
孩子在課堂上不愛發言,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不會,或者不確定自己對不對。自信表達的底氣就是實力,別無他物。
這個聰慧的媽媽在女兒快升入三年級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并且想通了這個正循環的價值:在課堂上,能夠跟住老師,及時掌握知識,就會踴躍回答;回答了,無論對錯,他都進步了;下一堂課,就又進入一個新的正循環。知識積累越來越多,自信心也就越來越強。
所以,如果孩子不愛發言,很大的可能性是之前學習的東西沒有完全掌握,當堂的新知識就跟得吃力,越學越沒把握,當然就不愛舉手發言。
主持人媽媽采用的解決方法很好,就是先找出短板:她發現孩子比較吃力的科目是數學、作文和閱讀,就有針對性地想辦法。數學弱在運算,就專門練運算;作文多寫多練;閱讀需要深度,就來點文言文。就這樣,一個一個補起來,補好了自然就跟上了,跟上了自然就信心滿滿了。
解決了這個基本問題之后,適當的預習,也是幫助孩子愛上發言的好方法。預習,能夠讓孩子做到對課堂上將要學習的知識不陌生,不陌生就不膽怯。
敢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問問題,這都是孩子具有創造性的表現。試想一下,一個在課堂上樂于積極發言、深得和老師同學互動樂趣的孩子,得多么喜歡去上學啊。
3、找到自己班級的歸屬感
人是群居動物,我們都需要在集體中生活,在團隊中協作。明確自己歸屬于某一個團體,就會帶來安全感。
在初來乍到的陌生新校園里,盡快建立孩子的班級歸屬感,也是讓孩子愛上學的重要方面。幫助孩子建立有用的班級歸屬感,主要可以做這三件事。
讓孩子充分感受來自校園里家人們的善意和關愛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是這個家里最重要的成員,怎么樣讓孩子能夠真切地感到:我的班級是我的另一個家,我屬于這里,我對于我的同學、老師——我在校園里這個家的家人們很重要。
在孩子們中間,常常有很多愛在流動,但是它們確實太日常了,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被我們忽略了過去:互相借用文具,互相推薦和借閱圖書,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巧,爭搶著幫生病的同學記筆記、講解落下的功課……
所以,你的孩子在被老師和同學們關愛、溫暖著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提醒孩子;也要告訴孩子如何去幫助同學和老師,把善意和關愛傳達給更多的人。在愛的流動中,真實地感受到:這是我的班集體,這是我在校園里的家和家人,我們彼此歸屬,我們是一個整體。
卓校長與孩子們展示史家小學?;?/strong>
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班級的事務,無論大小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的新集體剛剛建立,大家都還不熟悉,老師和同學們也在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中,所以,通常不急于選出班干部,而是會把班級的工作劃小分細,希望全班同學都參與到班級的工作中,為大家服務,也鍛煉自己。
可別小看了一個班級的日常生活,跟一個家庭一樣,一個班里也有不少的事務需要大家分擔。
黑板是每堂課后都需要擦的,大家一起來,輪班分擔做清潔,照顧教室里的綠植,保持圖書架的整潔;負責開門關燈,提醒大家課間喝水···
父母一定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哪怕一件很小的活兒,也會讓孩子覺得:我是這個班的,這里的事兒和我有關,為大家為集體做了事情,就是我在這個班級的價值。
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在白干活兒,吃了虧。這個“虧”實在值得吃,這個“虧”能夠建立起孩子和他的班集體的連接,存在感、歸屬感就統統都來了。
加入各種競賽的班級集體項目,建立班級榮譽感
參加校際、年級之間、班級之間的各種競技活動,是建立大家的班級榮譽感,找到集體歸屬感的最好機會了。
很多競技活動,都是以團隊的形式參與的。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團隊活動技能,比如,在籃球隊里,和小伙伴起沖鋒陷陣;在接力賽上,高聲吶喊加油;代表班級去爭取勞動小能手;一起保持好教室的整潔,爭取清潔好班級的流動紅旗···
這些都能夠讓孩子們產生強烈的團隊意識,為擁有并肩努力的隊友而滿心鼓舞,豪情壯志獵獵風起···
4、請幫孩子喜歡上老師
幾十年的教師生涯,讓我一天比一天更由衷地意識到:喜歡自己的老師,對于求學的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又非常容易在現實的校園生活中被忽略的事情。
“愛上學”和“愛學習”是兩件事,但是前者是后者的一個大好機會。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學習上的成就感還沒有這么快建立。“喜歡老師”“在同學中受歡迎或者有親密小伙伴”“學校好玩”,是愛上學的幾大動力。
家有小學生的家長都有一個體會:小學生非常聽老師的話,幾乎就是圣旨一樣。但是這種聽話,更多的是敬畏,而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會是孩子自發地喜愛上這個老師教授的科目的動力。
尤其對于初入小學校園的一年級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是有著和老師建立更緊密的連接的愿望的。
那么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喜歡上自己的老師呢?
誠然,老師也是平凡的普通人,也會有多多少少的不足。這個時候,家長看待老師的眼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家長的做法,讓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是幾年前在我們的班主任分享會上聽來的。
肖果果是一個很內秀的小姑娘,她剛進入一年級的那個學期,特別不愛說話。而她的班主任說話又直又快,做事也是雷厲風行。
果果常常回家和媽媽說,還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講解,老師就跳到下一個問題了;還沒有來得及舉手,老師就分配完班級的任務了;在老師跟前都不敢說話,長了怕啰唆,短了怕老師聽不明白…
忽然有一天,果果放學回來,媽媽發現她上學時扎的馬尾變成了漂亮的麻花辮。果果炫耀地告訴媽媽,這個麻花辮是班主任在課間的時候給她梳上的。大課間的時候,班主任老師看見果果的馬尾有些松了,就順手給她來了個漂亮的麻花辮。
果果夸贊說:“我們老師可利落了,她一邊還在跟我們班幾個男生詞語接龍,一眨眼就給我梳好頭了。”媽媽聽到這里,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讓果果喜歡上老師的好機會。
于是,媽媽接著果果的話,就說:“原來老師這樣厲害呀,這個麻花辮媽媽都還不會梳呢??磥砝蠋熞埠芟矚g我們果果呀,還給我們果果梳這么費力氣的頭發,要是不喜歡的話,才不會花這么大力氣給你梳呢?!?/p>
果果把媽媽的話聽進心里了。沒過幾天,放學的時候,老師一見到果果媽媽,就叫住了她。老師說,果果這幾天變得活潑了好多,也愛舉手發言了,課間也嘰嘰喳喳了,走廊上見到老師,也不低頭定住,而是高興地揚起臉來打招呼了。
像果果媽媽這樣的家長給了我們老師最好的提醒和幫助,很多時候,家長在細節上的一小步和老師的努力形成合力的時候,就能幫助孩子成長一大步。
所以,我非常想讓家長們都意識到:幫助孩子發現老師的優點,哪怕只有一點,讓孩子喜歡上老師,就會給孩子的學習力養成提供很大的幫助。這也是家長對于學校教育很好的幫助了。
《天才基本法》劇照
Part 4
一年級最重要的九個習慣
在一年級的時候,家長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這九個習慣:三個學習習慣、三個生活習慣、三個品德習慣。
1、愛聽講
很多人說,聽講習慣是什么習慣?其實就是會聽講。會聽講太重要了,孩子之間就區別在會不會聽講。會聽講、愛提問的孩子肯定學習好,肯定將來有出息,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愛聽講的習慣,這既包括孩子的專注力,也包括提問題和思考的能力。
所有的習慣里頭,我把這個習慣把這個放在第一位。我們知道,現在最重要的能力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學習能力,一種是社會能力。而在學習能力里頭,最重要的就是傾聽、專注和思考。
孩子能不能好好聽講,要看注意力是不是夠集中、夠專注。注意力習慣不是天生養成的,是我們家長需要培養的。怎么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呢?我給大家提幾點基本的做法。
第一個方法:不要隨意打斷孩子手頭做的事情。
比如說孩子正在學習,家長忽然說,孩子是不是需要喝口水,然后趕緊端水給孩子喝;剛喝完水杯兩分鐘,又給孩子削了個蘋果。這樣的家長看起來特別關心孩子,但是其實是給孩子幫倒忙了。
家長習慣性打斷孩子在做的事,會讓孩子養成不專心的習慣。這樣一來,孩子做了一會作業就會想”哎呀,我還沒吃水果呢”、“我還喝點水吧”。結果就是,辦什么事都不集中了。
所以家長朋友們記住,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千萬千萬不要隨意打擾他,讓孩子做一件事情就做到底,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二個方法:不要給孩子布置很多件事情。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還小,規劃能力、操控能力都比較弱,所以我們每次只需要給孩子布置一件事,不要布置好多件事,不然孩子做完這件想那件,做這件想那件,結果哪件事都做不好、哪件事都不能成功。
第三個方法:進行聽覺訓練。
什么是聽覺訓練呢?舉個例子。比如說準備一個故事,告訴孩子:三分鐘內,我要講完一個故事,你不能干別的事,只能注意聽,而且眼睛需要看著我。
當孩子的眼睛看著你,你就可以培養他的注意力了。老師講課的時候,也要要求孩子眼睛看著老師。就像我們平時講話的時候,眼睛都是看著說話對象的。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聽人把話說完?,F在很多孩子有這毛病,不聽人把話說完?;蛘呃鲜遣遄?。這個習慣很不好。
總之,我覺得孩子的專注力、注意聽講的習慣是需要家長有意識的慢慢培養。這是能讓孩子擁有優秀學習成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愛看書
學習上的第二個習慣就是愛看書。
在這方面,家長能做什么呢?如果有能力給孩子準備個“書房”。
第一是家里有書,有適齡且符合孩子興趣點的書;第二是父母讀書,手不釋卷的父母就是孩子最初愛上閱讀的最好理由;第三,最好還能有閱讀的硬件準備:方便找書取書的書架、一個能舒服坐下的地方、 柔和的光線(自然光和燈光)
如果沒有書房,就準備一個書架,一層也好,兩層也好,就是要讓孩子擁有自己放書的地方,這個非常重要。
圖片來自花友@小西瓜蹲家的書架
這樣的話,孩子懂得有什么疑問就到書中去找答案,有什么問題找什么書的習慣。
看書的話,選擇實體書很重要。而不是有什么事就翻手機等等,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圖片來自花友@fridy1103 兒子喜歡火車,就會讀火車的圖書
3、愛學習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習慣就是愛學習。
在家庭里,好的學習氛圍,就是孩子能夠自然而然地看到:每個人都 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才做娛樂自己的事情。
每個人的任務不同,可以是學習工作,也可能是整理烹飪。沒有哪個媽媽會在一下班回家,先追兩集美劇再開始安排一家的晚飯,我們的孩子也同樣需要明確學習和娛樂的關系和排序。完成當天的學習再娛樂,這個標準,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一樣的。
因為從小就習慣了媽媽日復一日在做家事、 爸爸日復一日都在各種形式的忙碌,孩子自己可能會總結不出這個標準, 那就說給孩子聽,讓孩子聽到、看到,就能體會。
孩子回家以后,完成當天的學習再娛樂,這樣就養成了把學習放在第一位的習慣。
4、按時作息
下面我再說說生活的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第一個要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孩子一定不要懶散,懶散了就不好管了。而且懶散會變成一輩子的習慣。
孩子應該有時間觀念,比如什么時候該起床、什么時候該睡覺等等,生活要有規律。
如果我們做家長的以前生活很不規律,但是現在孩子該上學了,家長就要克制自己,幾點起床就是幾點起床,因為孩子上學也是到點必須上學,絕對不能遲到,否則會養成遲到的習慣。
遲到這件事,說實在的,很沒面子,因為往往孩子遲到了,又說不清什么道理,會在大家面前覺得很沒面子。因此。按時作息的習慣非常重要的。要有時間觀念,而且管一輩子。
圖片來自花友@學爸加加油的時間表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二個生活習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已經上學了,他應該具備一定的生活能力。教育部都有一個規定,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應該做哪些家務、應該什么事情是自己做的。
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替孩子做這些事情。孩子有自己的勞動崗位,家庭的勞動崗位、學校的勞動崗位,孩子應該管理好自己的崗位。比如說自己的手絹自己洗、書包自己整理等等,這些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辦。
凡是會勞動、愛勞動的孩子就會懂得父母、心疼父母、孝順父母。所以我們從小應該培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事情都替他做了,不可以嬌生慣養。
承擔和自己年齡相匹配的家務勞動,是孩子成長的需要,父母或者祖父母不能夠隨意忽略孩子的這種需要。我們的教育迭代中,已經有過“高分低能”的教訓,我們得吃一塹長一智。
中小學生的家務清單
6、講衛生
第三個生活習慣,就是講衛生、愛清潔、把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有的人只要一進門,襪子左邊丟一只,右邊丟一只,都不放在一個地。衣服也是這邊扔那邊扔,回頭再到處找。這種邋遢的習慣是會跟隨人一輩子的,所以,從小就要養成東西放回原處的習慣。
在有條理有意識地收納整理這件事情上,孩子們受到家庭環境、父母的整理習慣的影響會非常大。
如果父母們在我們的新生家長會上,聽到班主任老師表揚家訪的時候,某某同學的家雖然并不寬敞,但收拾得非常整潔,那家長們就可以意識到:這是老師在提醒大家,家長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我們想要培養一個條理清晰、整理有道的孩子,那么先收拾出來一個秩序井然的家庭環境,或許就是第一步。畢竟,清晰的思路和整理本領,不僅僅是給人提供一個賞心悅目的環境,更會鍛煉清晰的思維學習能力。
顯而易見的收納成果,也非常容易讓人產生成就感的。當孩子面對著自己堅持整理收納的環境,感覺賞心悅目,也會愿意把它保持下去。
再說了,誰會喜歡在一個邋里邋遢的環境里邊學習和生活呢?和邋遢的環境相關聯的,往往是懶惰和倦怠的心態,這,都不是我們的孩子應該有的吧。
圖片來自花友@湯圓家?
7、文明禮貌
接下來就是三條品德習慣。
首先,文明禮貌。
孩子變成了小學生,應當是彬彬有禮的、舉止是文雅的、是尊老愛幼的、是遵守規則的。這是小學生基本的禮貌習慣。
8、善于交往
第二個品德習慣就是善于交往。
這個習慣有很多人不在意,我會善于交往這個習慣,放在品德習慣的第二個,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你將來會越來越清楚,能不能夠厚待他人、能不能夠樂于溝通、能不能夠跟別人合作共處,這個品質太重要了。對未來走向生活和工作,也是用得著且非常重要的習慣。
所以,從小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和人交往。
比如說,學校開放日或者平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幫著觀察一下別的孩子,看看有沒有和自己的孩子性格相似的,或者是其他方面又相似之處的,比如家住的比較近,然后幫著孩子選擇朋友,培養孩子善于交往的習慣。
《成長的秘密之小學時代》劇照
9、不說謊話
第三個品德習慣,就是不說謊話,從小就要讓孩子誠實守信。
「明理」這個詞,明是明白的明,理是道理的理。小孩犯錯誤沒什么大不了,只要孩子明理,跟他講道理,孩子懂了以后就愿意照你說的做。
我們要讓孩子學會誠實認錯,不要撒謊。哪怕孩子犯錯了,也要原諒他的過失。這樣的話,孩子懂得做錯了沒關系。承認了錯誤,下次改就可以了。
習慣有千千萬萬個,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剛才說的九條習慣是至關重要的。要從這開始培養我們的孩子,絕對錯不了。
怎么培養呢?
第一個,如果孩子有壞習慣,一定要找準到是因為什么,然后讓他改正過來。
再一個,要循序漸進。習慣不是一下就能養成的,要一點一點養成。
還有就是要以激勵為主,不要只是提要求、苛責他,而是給孩子提一些要求,慢慢鼓勵,能做到了就很好。
最后,我還想說的是,幼升小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在心里認同:
我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的媽媽 / 爸爸,我清楚我們的生活,我們與孩子相處和溝通的方式,我們對孩子的關注點都將完全不同于以往,我將為之準備,并且努力嘗試。
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心里了解到:
我將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將承擔新的任務,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會很有意思,我好好準備,并且希望它還不錯。
當然,進入一個新階段,沒有人能夠百分百準備好,我們現在就開始準備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