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100%!中國另類職業大揭秘:高考填志愿前,我勸你看看這篇文章
看點?就業越來越難,那出路在哪里?臨近高考之際,紀錄片《我是xx生》為年輕人選專業、未來擇業提供了幾個意外的答案。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到新時代后浪的就業出路,已然顛覆尋常。他們所代表的時代,充滿無限可能。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藍橡樹(ID: blue_oak)
文丨立正媽媽? ? 編丨May
(資料圖片)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近四分之一(23%)的工作,預計將在未來5年發生變化,有8,300萬個工作機會將會消失。
更顛覆大家認知的是,科技時代的到來,最先被機器趕“下課”的并非體力活,而是2600萬個文書、記錄保存和行政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和其他數字技術淘汰。
《2023年未來就業報告》:未來5年最快走下坡路的崗位,清一色竟是辦公室白領
計劃趕不上變化、當時代對就業發出新的挑戰,一批崗位消失,一些機會興起。還埋頭在孜孜不倦地刷題、補課、考名牌大學,讀熱門專業,以找光鮮亮麗的工作為人生目標的“人生老套路”上的孩子們,面對變化萬千的未來,是否該做出改變?
這部以“不為人知的大學專業”為切入點的紀錄片——《我是XX生》,或許可以讓我們看到另類冷門專業的獨特魅力,找到人生的另一種價值實現路徑。
鮮為人知,卻“硬核”的專業
這部歷時兩年,在22所高校的32個專業集中拍攝了兩個學期的紀錄片,切入角度與眾不同。大眾趨之若鶩的專業,不拍。專門拍那些少見、甚至你聞所未聞的冷門專業。
“內衣設計”專業,誰說只有女生
第一集《我,不一樣的煙火》,就打破了大眾的認知。
在服裝設計與工程(內衣方向)專業里,并非只有女學生。相反,這個專業的男孩用實力證明,優秀的內衣設計師,無關男女。
許多人讀到這里就要開始皺起眉頭了,就像這些男孩剛剛涉足內衣行業時,遭受的外界壓力就非常人所能承受的。
逛內衣店,作為內衣設計師必不可少的市場調研,他們每次完成“例行作業”時,路人異樣的眼光,內衣店員的驅趕,甚至最初內心的羞澀,無不是他們入門時的絆腳石。
但其實,作為最貼合人體的一層衣物,內衣如同人體的第二肌膚。
所以設計上并非僅僅等同于女性文胸,還分門別類,有著多種用途。這個專業研究范圍不僅包括貼身內衣,還有連體緊身衣、泳衣、運動休閑服的設計和剪裁。
所以設計時,人體工程學、人體功效學、人體數值數據,每一毫米都有著嚴謹的考究,每一道工序都不容馬虎,每一個產品的誕生,都離不開設計師精益求精的追求。
這個在國內才剛剛萌芽的專業,在國外早已經是炙手可熱的存在,許多男性設計師赫赫有名。
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學院)的服裝設計與工程,目前是中國唯一開展系統內衣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師生數量極少,但市場需求卻極大。
相比多如牛毛的服裝設計畢業的學生,這個“獨一份”的小眾專業,反而容易做到精準定位,行業深耕。而該校的畢業生也用實力證明了,男生不僅可以學習內衣設計,還可以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龍蝦學校,學做龍蝦”,吃貨也有未來
許多人眼中,小龍蝦是極具煙火氣的一道美食,靠的是大廚顛勺掌火多年積攢下來的廚藝。
但在中國還有這樣一所專門研究如何做小龍蝦的高校——潛江龍蝦學校,是國內第一所專門從事龍蝦產業的職業技術學校。
作為第一批“學院派燒蝦師傅”,剪蝦、刀工、顛勺都是他們的基本功。處理小龍蝦,就是他們要過的第一道關卡。
一千斤小龍蝦的合格線,喻大雙在做到兩百斤時,才學會如何正確處理龍蝦,一不小心,隨時都可能被蝦鉗子夾出血。
這個專業對吃貨來說,是如此美好,每天可以有吃不完的小龍蝦。
殊不知,這個專業不僅考驗舌尖的力量,要求能品嘗出不同烹飪手法下做出來的小龍蝦,掌握做130多道龍蝦菜的要領,研制各種新菜式,還要求學習龍蝦養殖、營養和管理營銷等課程。
正如喻大雙在影片中所自豪地說——“穿上廚師服我可以到廚房工作,換上西裝我還可以當管理者。”
當別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廝殺時,他們卻在剛入校就能能簽訂“三方協議”,保證就業,這樣旱澇保收的專業可謂是極少見。
這種全方位餐飲人才、“學院派燒蝦師傅”,在市場上可謂是“搶手貨”,各大餐廳的高薪offer,都在排著隊等他們選。
還沒畢業,喻大雙跟同學就已經被“高薪預定”,起步年薪普遍在12萬元,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每個月可以達到3萬元至5萬元的薪資待遇。
片中,喻大雙無不驕傲地提到——“我們的散伙飯就是自己炒的澳洲龍蝦,食材都是自己從學校龍蝦養殖基地里撈上來的。”
正如能夠自己把握的人生,充滿滋味。
不滿足于家有萌寵,不妨來“動物專業”
從小就對鳥類感興趣的洪藝軒,就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生態學的一名學生。每到繁殖季,她都要跟著鳥類專家去雨林里尋找鳥窩,做鳥類觀測研究。
所謂的鳥類觀測不僅僅是“看”,還得弄清楚不同鳥類的產卵時間、卵重、卵生順序,巢的位置、高度、周邊環境。經常天沒亮就得出發蹲守,一直到深夜才能回來。無論刮風下雨,嚴寒酷暑,都得堅守崗位。
聽著似乎并不太美好,但見證一只小生命的誕生、成長、遠行,卻讓她們對生命有了更深入的領悟。
作為臨床獸醫學學生的陳絲雨,從小在父母之外,還有一只貓、一只狗、一只烏龜,陪伴著長大起來,讓她對動物有著同樣深入骨髓的珍愛。
但陳絲雨的專業雖然是臨床獸醫學,要學習的內容卻不止救治動物,理論知識之余,還得在臨床進行科室輪轉,例如在影像科熟悉各種超聲儀器。
住院部,學習應對病重的動物各種突發狀況。在手術室,見識麻醉和手術過程的精妙。如同醫治人一般,把醫治動物的每一道流程都精細化、溫度化。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寵物在家庭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對寵物照顧、治療的社會需求旺盛,寵物醫生也隨之身價倍增,人才難求。
像陳絲雨這樣經過專業培訓的獸醫更是廣受追捧,不愁就業。
所以有人說,與其擠破腦袋去醫科大學,不如另辟捷徑,找準新定位。說不定,也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花八門的小眾專業,
未來就業的香饃饃
“如果我們能讓更年輕的孩子們看到,其實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的選擇,也許他們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這是《我是XX生》導演陳予涵的自述。
這部國內首檔以“不為人知的大學專業”為切入點的高校專業科普紀錄片,共八集,每一集都有4-5位學子立足專業,從自身經歷出發,與觀眾分享關于學業、夢想、職業發展等方面的感悟。
扯開了各個小眾專業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窺見這些高校專業的全貌。
開播以來播放量突破2300w,評分高達9.2,無論在B站還是站外,都收獲了超高關注度和良好口碑。
影片中打破了傳統高考報志愿的熟悉套路——“哪個專業分數高就報哪個,哪個工作別人說好就做哪個”。
而是真實的、近距離的給我們展示了五花八門,甚至聞所未聞的小眾專業,讓人大開眼界。
有看起來非常酷炫的——例如,在北京理工大學就讀裝甲車輛工程專業,有機會體驗真正的坦克駕駛。
也有“神秘”卻讓人向往的特警專業——緊張的“真人吃雞”訓練日常,實際上危險系數極高,文武雙全的真本事全是在大量的實戰演戲中磨礪出來的。
還有默默用一己之力盡守護之力的無名英雄——如為自閉癥兒童上課的特殊教育專業,守護歷史文明的文物修復專業,保護人民財產安全的網絡安全與情報專業……
每個行業都有著別樣的人生體驗,也因為有人熱愛,有人堅持,而煥發出別樣的光彩。
例如,有人學藝卻不是為了當明星,而是致力于當“角兒”。
對戲曲的熱愛,使得戲曲表演專業學生愿意十年如一日的壓腿、練功、吊嗓。
虛心請教京劇名師、苦練表演,積極利用新時代網絡,在線上傳播戲曲知識,致力于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也有人愿意當臨終守護者,在讓人望而卻步,聞之喪膽的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從事靈魂的擺渡人。
學習這個專業的學生,擁有著超乎年齡的對生死的認識。即使很多人不理解,但他們依然堅持做生命終極關懷的使者,幫助許多人有尊嚴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程。
看似冷冰冰的職業,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充滿了愛和溫度。
“不一定會做飯,但更會選擇”,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生蘆紅云,不會做飯、酒精過敏,卻吃貨的她卻深信“吃”里藏著廣博的學問了。
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同樣重要。“吃”這件事,既可以從舌尖上細細琢磨,也可以從學術上深入鉆研。
平安夜,她跟同學們分享的酸奶,就是用自己大量實驗研發出來的食用菌做的。
還有些專業,退居幕后,依然發光。
如在北京體育大學的冰球專業,除了打球,其實還有運動訓練專業冰球方向,會細分出冰球專項、武術專項等等。
影片中就有連續兩年與國家隊擦身而過后,轉換賽道的學生,希望在打球之余,還能通過自身努力為冰球傳播做出貢獻。
茶學、釀酒、文物修復、考古建房子、武術套路專業……這些大家鮮有耳聞或者一知半解的冷門學科,紀錄片用接地氣的方式,采訪第一線的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視角,呈現出別樣的一面,破除謠言和社會偏見,也給學子們面對未來就業時,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放學,堪比一份特殊的《高考志愿填報手冊》。
有網友在評論里“責怪”這部片子“為什么不早出幾年?”
這些“令人稀罕”的工作,許多看起來無人問津,卻常常“物以稀為貴”,擁有超高的就業率。
正如小龍蝦專業的喻大雙所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看你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人生充滿無限可能,只要你不要用“獨木橋”狹隘了自己。找到自己熱愛并且合適的領域,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任何一個行業都能發光發亮。
《我是XX生》的總制片人解釋這個看起來“奇葩”的影片名字:
“沒有一個詞能夠代表這一代年輕人在專業選擇上的多元性,干脆用‘XX’來替代,它存在各種各樣的可能性。”
青春,就是無限可能。
作者:立正媽媽,親子作者,人社部高級兒童情商管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兒童閱讀推廣人。
發現優質教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