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評論
把英語教學做得更好,才是更加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
(資料圖)
近日,教育部網站公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出“關于增強文化自信、增加中國文化內容教學改革和降低英語教學比重的建議”的答復,肯定了外語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對當下的中學英語教學也有不少切身感觸。筆者認為,英語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相比于調整課程比重,如何在為黨、國家和社會育人這個大方向的指導下,把英語教學做得更好,才是更加值得社會關注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0年秋季學期以來,我所在的省全面推行實施新課改、使用新教材的“雙新”舉措,給高中英語教學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一方面,新課程標準凝練了學科素養,更新了教學內容,研制了學業標準,增強了指導性。但另一方面,“雙新”理念要落地,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觀、理論理解運用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學科知識儲備等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們除了課堂教學,還要完成閱卷、改作業、命題等工作,要幫助學生在高考、學考和各種形式的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現實壓力不容小覷。這樣一來,不少教師在參加新課程、新教材培訓時“心潮澎湃”,回到常態課堂中“濤聲依舊”,就不足為奇了。
當下,中學英語教學有著良好的框架,但在課堂實踐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得到解決,如閱讀教學重視詞匯知識、輕視思維培養;教學評價以考試等終結性評價為主,不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課外閱讀開展過程中過于注重好詞好句積累,輕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學校、教育主管部門還需轉變思路,共同發力,如此才能讓英語教學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積極效果。
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學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育者應當將內容、思維、語言融合起來,做到“為內容而讀,為思維而教,為語言而學”,充分挖掘其德育價值,落實于實際教學中。如高中英語必修二第一單元Cultural heritage(文化遺產)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學生了解中外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現狀、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再如2022年某道英語應用文高考真題,要求學生給一位愛爾蘭朋友寫信,談談“中國-愛爾蘭文化節”的活動體會和感受,這樣的命題思路,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意識。
其次,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學、評一體化的大概念,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學生的學習成果,不僅要體現在考試分數中,更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作品、學習表現等及時反饋上。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尊重學情,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設計有效的學習任務,引領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培養核心素養,并在最后以不同形式對學生表現進行評價。
最后,通過培養自主閱讀能力來提升結構化的思維品質,也是英語教育提升進步的一大方向。要真正讓自主提問、自主解惑的閱讀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成為教師努力的方向。要基于意義,融入語言,優化思維發展;以出為入,量入為出,優化教學設計;保障時間,把握時機,優化任務回應。在教師界,有句話說“教是為了不教”,對課外閱讀提供課內支撐,如在課內對課外閱讀策略進行指導和訓練、以小組形式展示課外閱讀成果、對課外閱讀策略進行自主反思等,也能促進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使其獲得自主進步的“源動力”。?
(作者系高中英語教師)
撰文/樓優奇
微信編輯/王鐘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