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的傍晚,大連市友誼醫院肝膽外科二病房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聲音,一位白發老人痛苦地坐在輪椅上,家屬臉上寫滿了著急。
85歲高齡的張大爺最近總覺得肚臍周圍隱隱作痛,本以為是吃壞了肚子,挺挺就過去了。沒想到近幾天,情況愈演愈烈,腹痛不斷加重,還出現了高燒、嘔吐等癥狀。兒女們發現不對勁,趕忙將老人送至大連市友誼醫院緊急就診。
肝膽外科二病房副主任郎桂玲檢查發現,患者的右下腹有壓痛,腹部膨隆,再加上陣發性隱痛、發熱、嘔吐等表現,張大爺被以“腹痛待查”緊急收治入院。張大爺的病情難以通過癥狀和輔助檢查來確診,郎桂玲副主任建議馬上實施手術治療,但家人顧慮老人年齡大手術有風險,便要求保守治療。醫生出于對疾病的敏感性和對病人負責的態度,詳細地將張大爺的病情及保守治療相關風險分析給家屬聽。在重新權衡利弊后,張大爺一家決定接受手術。
張大爺年事已高,又有多年的基礎病纏身,這些都加大了手術風險,但手術探查尋找病灶又迫在眉睫,肝膽外科二病房醫療團隊不敢怠慢,付維利主任和郎桂玲副主任強強聯合齊上陣。
手術過程中,張大爺右側下腹部可見大量黃紅色膿性滲出液,小腸擴張明顯,大網膜與側腹膜緊密粘連。進一步探查時,醫生發現一顆大棗核“橫臥”在張大爺的腸管內,棗核尖端已突出腸管!醫生們對眼前所見吃驚不小,付維利主任表示,如果張大爺再晚幾天來醫院處理,棗核極有可能引起腹膜炎等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醫生們在不破壞周邊腸粘膜的情況下,小心翼翼地將棗核取出,而后不得不切除部分壞死的回腸。截至記者發稿前,張大爺恢復得十分順利,已康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