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男
【資料圖】
4月13日威孚高科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無錫威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孚國貿”)于2023年4月12日晚,收到無錫市公安局新吳分局出具的《立案告知單》,被告知威孚國貿被合同詐騙一案,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條件,已決定立案。
威孚高科在公告中表示,因案件情況存在不確定性,暫時無法預估本次事項對威孚國貿及公司的影響。4月13日,《證券日報》記者就此事致電威孚高科證券部,但截至發稿,電話并未接通。
從二級市場來看,截至4月13日收盤,威孚高科跌停,報收17.74元/股,公司最新市值為178.8億元。
公告顯示,近日,威孚國貿向客戶就業務情況進行核查中,發現部分應收類款項不一致情形,可能被合同詐騙,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組織精干力量開展工作。
威孚高科方面提示,威孚國貿部分應收類款項可能存在減值風險,導致威孚國貿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如部分應收類款項最終無法收回,將可能導致相應壞賬損失。并可能導致威孚國貿部分經營受到較大影響,對公司本期利潤或期后利潤將產生較大不利影響,具體影響金額以年審會計師確認后的結果為準。
有不愿具名的會計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合同詐騙往往涉及一整條‘證據鏈條’,即合同、發票、現金流水、下游企業會計函證等一整套會計證據,但整個交易并不具備商業實質。”
上市公司在刑事立案之后是否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程序保證財產追回?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先刑事后民事是通行原則。在刑事案件中,偵查機關、公訴機關也會及時查扣‘贓款’,從防止犯罪嫌疑人轉移財產的角度而言,刑事程序中的查扣更為有效。”
威孚高科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采取應對措施,包括成立專項工作組,全力核查威孚國貿相關業務情況,集中力量處置風險事項,為此,公司已及時暫停了與有關方的合同執行。公司正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偵查工作。同時,進一步梳理內部控制流程,加強重大業務風險核查。已啟動內部審查流程,相關人員已依照規定配合調查。
“一方面,需要考察公司、子公司管理層在簽署、執行相關合同時,是否盡到了勤勉盡責的義務,如因公司、子公司高管未勤勉盡責導致公司、子公司產生實際損失的,公司股東可以基于《公司法》147條、149條的規定,要求相應高管對公司的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另一方面,鑒于相關合同不具備商業實質,如果上市公司此前定期報告合并報表中的財務數據包含該部分虛假營收的,則上市公司需要對前期的財務數據予以追溯調整。”王智斌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在威孚國貿官網查詢發現,威孚國貿成立于2004年,是威孚高科的全資子公司,負責威孚高科的國內銷售(除主機廠)及進出口業務,是威孚高科對外貿易窗口。
威孚高科2022年半年報顯示,平臺貿易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2.52%,毛利率達到100%。公司方面表示,威孚國貿積極拓展平臺貿易業務,取得了較好的效益。
目前來看,本次威孚國貿涉合同詐騙的相關業務是否為平臺貿易業務尚未可知。但從威孚高科最新三季報數據來看,平臺貿易業務的增加也引起了應收賬款、預付款項、短期借款的大幅變動。此外,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較上年同期減少38.18億元,主要為平臺貿易業務采購額增加。
“平臺貿易業務與公司現金流牢牢綁定,一旦出現風險,對公司財務結構也會造成影響。”透鏡咨詢創始人況玉清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