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 賀王娟
(相關資料圖)
2月5日元宵節,2023央視元宵晚會首次開啟云上之旅。觀眾以虛擬化身,走進數字孿生的央視“一號演播廳”,沉浸式體驗在元宇宙里鬧元宵的喜樂。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星圖”)數字地球技術為央視元宵晚會云上之旅提供了技術支持。實際上,元宇宙看元宵只是中科星圖數字地球技術呈現的極小一角。2月6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中科星圖副董事長兼總裁邵宗有攜專業技術團隊,走進央視新聞“正直播”欄目,揭秘數字地球技術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監測經濟復蘇景象
賦能千行百業
數據中跳動著經濟復蘇的脈搏。中科星圖數字地球影像監測到春節前后北京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車流涌動;北京中關村大街、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武漢東湖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等地商業區熱鬧非凡。
不止如此,數字地球還實時記錄著生態變化,為生態修復提供客觀全面的觀察視角。通過衛星遙感影像可以看到,中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實現了從生態退化惡化到向好的華麗“蝶變”;被稱為海洋衛士廣西紅樹林,10年間面積明顯增加,從2011年4.5萬畝增加到2021年的6.3萬畝,作為海陸之間的綠色長城,維護著兩邊的生態平衡。
由此可見,遙感以其數據客觀、連續、精確、全面的特性,在社會經濟發展、氣象觀測、地球資源普查、環境污染監測、應急搶險救災等各個領域提供了獨特且有力的數據支撐。
“這些數據都是空天信息產業的重中之重,就像水和電對于百姓日常生活一樣的重要,科研人員也正致力于通過互聯網讓這些數據成為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邵宗有介紹,目前中國在軌運行應用衛星數量超過700顆,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對地觀測能力,遙感數據獲取能力大大提升,在生態監測、智慧農林、城市治理、應急管理等領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用場景和價值也越來越大。
那么,為千行百業賦能的數字地球是怎樣構成的?未來的發展空間有多大?中科星圖專業技術團隊對此進行了詳細介紹。數字地球中蘊藏著由一張張衛星圖片組成的豐富而鮮活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從時間、空間等維度對地球加以縱橫刻畫,并提供精準的位置信息和萬米高空的視覺觀感。
在時間維度上,數字地球包含了地表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歷史尺度延伸;在空間維度上,數字地球通過多顆衛星的對地觀測,全方位、客觀記錄著地球的“微表情”,每一塊土地和每一條河流變化都囊括其中。這些數據是一座巨大的數字礦藏,可再生、可復制、可計算、可無限生長,再加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賦能,可以衍生出更加豐富的時空信息以及與其他信息關聯產生的時空知識,最終成為一個時空百科。
縮短空天信息與大眾距離
真正觸達C端用戶
邵宗有表示,中科星圖搭建星圖地球的初衷是讓遙感衛星的能力真正觸達C端,通過互聯網縮短空天信息與大眾的距離。
據介紹,在星圖地球APP上標記戶外釣魚、露營選點;查看當地天氣、城市道路以及家鄉屋頂。此外,用戶可通過3D地形,觀賞地球各地標志性建筑景觀。
星圖地球還可以通過今日影像聯動,為用戶提供查看所需區域內最新的衛星影像服務。今日影像運用豐富的衛星數據資源,構建了一個多類別、多視野、全觀測的數據資源支撐體系。今日影像主要依賴于多源數據整編清洗技術、新一代影像存儲技術以及智能影像管理技術,將多格式的數據資源,快速清洗整編、預存提取,自動化地從龐大的數據庫中進行提取、推送。“過去傳統的遙感應用模式是‘人找數據’,需要復雜的購買、生產等流程,未來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推送式‘數據找人’。”
未來,中科星圖表示希望通過星圖地球平臺,重新定義空天信息應用模式,改善產業上下游供需不平衡,以數據為能源,驅動中國數字經濟的前進,同時通過在線數字地球建設實現空天信息的普及,真正服務于科學研究、行業應用、大眾體驗等更廣闊的應用領域。
(編輯 李波 孫倩)
關鍵詞: 數字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