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很多保險公司在9月就會推出“開門紅”產品,以期從時間上先聲奪人,今年頭部險企的反應時間均有所延遲。
中國人壽10月下旬才推出鑫耀東方定期年金產品、“鑫裕金生(兩全險)”、“鑫裕年年(年金險)”、“鑫裕臻享(年金險)”等4款產品。中國平安在11月才推出“開門紅”產品御享金瑞年金險,中國人保也迅速跟進,推出了“卓越金生”保險產品組合。進入12月,太保壽險正式發布“長相伴”(臻享版)終身壽險,新華保險也才剛剛召開2022年業務啟動會。
不少險企正在準備年終沖刺,并未開啟“開門紅”。這和監管趨嚴的態度有直接關系。去年底,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規范管理促進人身保險公司年度業務平穩發展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堅持“保險姓保”,回歸保障本源,并強調在行業“開門紅”、新政策實施等關鍵節點,要對各公司產品開發、銷售等行為進行持續監測。今年7月,監管部門又通報批評了“開門紅”期間銷售節奏激進的公司。如此重壓之下,險企對待“開門紅”更加謹慎。
記者問及險企開門紅情況時,多家公司不約而同地避開:“我們不叫開門紅了,現在叫第一季度工作部署會議或全年業務啟動會。”可見在保險回歸保障本源的背景下,淡化“開門紅”已成為了行業共識。
從產品來看,今年是長期分紅型產品的天下,圍繞養老、教育等概念,主打年金及終身壽險等返還型壽險類產品。其中,增額終身壽險及附加萬能賬戶的年金險等具備一定養老保障功能的壽險產品,成為重點推銷的產品。
大家齊齊瞄準了養老市場,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同時助推著養老類保險產品的銷售。以中國人壽為例,此次“開門紅”專門增加了一款針對老年人群投保的產品,凡60周歲至75周歲以內,身體健康者均可投保。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看,各家的新產品幾乎都是在去年的基礎上升級,同質化也很高,創新和個性化的選擇在產品上體現得并不明顯。結合今年險企的情況,行業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轉型,業內人士對2022年“開門紅”的成績多持不樂觀態度。
近年來,監管要求保險公司摒棄片面追求規模,嚴格規范銷售行為,不斷優化產品供給。在這種情況下,逐步淡化“開門紅”成為保險業追求高質量轉型的關鍵一步。 (記者 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