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暑假進入了尾聲,即將到來的開學讓不少家長歡呼雀躍。除了每天跟在身后讓人頭疼不已的“神獸”,日益消瘦的錢包也讓家長大呼受不了。記者通過采訪多個家庭了解到,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圍繞著孩子的花銷在萬元以上的算是“標配”,不少家庭的支出更是高達四五萬元,怪不得很多家長自我調侃是暑假“返貧”。
親子游、研學游占據“C位”
一周花費輕松過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張女士是一名媒體從業者,平時工作很忙,只有暑假的時候才能休年假。8月初,他們一家三口開啟了福建七日游。“我們從濟南坐高鐵出發,一路向南,去了武夷山和湄洲島。看著窗外不斷變換的自然景色,孩子非常開心,拍了不少視頻發給姥姥和姥爺。”張女士說,即便是避開了爆火的熱點城市和景點,一周下來花費也超過了1萬塊錢。除了親子游,張女士還給兒子報了暑期托管班,一個多月的費用是5000元。
暑假中,還有一項讓張女士意外的花費是“吃”。“粗略算了一下,從放暑假到現在,出去吃加上叫外賣,我們花了近1萬塊錢。”張女士說,看來平時父母幫著看孩子、做飯確實付出了很多。
在這個暑假,“研學游”和“親子游”多次登上網絡熱搜。在采訪的十幾位濟南家長中,記者發現,近80%的家庭安排了外出旅行,過半家長給孩子報了各種類型的研學、暑期實踐、夏令營等活動,單次花費從500元到8000元不等。
“孩子有幾個不錯的小伙伴,假期里他們組團報了一個五天四夜的省外研學團,主題是中國傳統文化,團費優惠后交了6980元。”市民王女士的孩子在一所私立初中上學,“學校鼓勵學生暑假期間多出去走走、看看,增長見識。”王女士說,孩子的很多同學暑期都安排了國內外研學,如果自己家孩子不去,擔心孩子和同學沒有共同話題。
一副“ok鏡”1.5萬
暑期健康支出不容小覷
“四科一對一輔導12750元、兩次親子游17500元、一副視力矯正眼鏡15000元。”在采訪中,市民蔡女士向記者展示了這份高達45000元的暑假賬單,其中,僅健康一項的支出就占了三分之一。記者調查發現,像蔡女士一樣在暑期被醫院“掏空腰包”的家長不在少數,“生長針、塑形鏡、牙套”,被家長戲稱是養娃最費錢的“三件套”。
用眼過度和不良用藥習慣引起的頻繁眨眼、假性近視讓家長如臨大敵,給孩子配“OK”鏡(角膜塑形鏡)成了不少家長的選擇。“一副塑形鏡花了1萬多,但孩子戴著效果還不錯,不過,這個需要定期更換。”雖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和孩子健康搭邊的事情,像蔡女士一樣的很多家長都甘之如飴。
市民朱女士告訴記者,暑假里集中的健康支出是很多家庭的常態,例如視力矯正、修復蛀牙、牙齒矯正等。平時孩子上學比較忙,暑假就成了就醫的最佳時段。“朋友家的孩子上幼兒園,蛀牙非常多,家人為了減輕孩子的痛苦,聽從醫生的建議,在麻醉的情況下一次性把孩子所有的蛀牙都進行了治療,花了七八千塊錢。”朱女士說,自己算是比較節省的,但帶著經常眨眼睛的女兒去看醫生和在網上買各種保護視力的保健品也花了兩千多塊錢。
高額花費讓家長另辟蹊徑
暑假賬單要花得值
動輒兩三萬的暑假賬單讓不少家長自我調侃是“假期返貧”,而不少家長自作主張給孩子安排的輔導培訓、夏令營,其實孩子并不買賬。“花錢是其次,重點是錢要花得值。”在市民王先生看來,想要避免暑假掉進“過度消費”的坑,一是要與孩子協商,尊重孩子的選擇,二是不要盲目“隨大流”“趕時髦”,三是要提前制定好暑期計劃。
王先生告訴記者,去年暑假四年級的女兒學會了蛙泳,今年放假前,他詢問女兒是否還要去游泳。在女兒自愿的前提下,他花費1480元給女兒報了一個12天的自由泳培訓班。“雖然每天都要去兩個小時,但孩子特別主動,各種游泳物品也都是自己準備自己清洗。”課程結束后,王先生又花了4000元給女兒辦了一張全年游泳卡。雖然光游泳這一個興趣班就花了近6000元,但一家人都覺得學有所值。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不少家長在托管班、培訓班上投入大量財力精力,很多是受周圍人掀起的教育“內卷”焦慮情緒的影響,看著別人的孩子都在學,擔心自家孩子不學就落后了。“去年,我給孩子報了50多天的托管班,花了近7000元。”家長楊女士說,孩子的各科成績是領先了一段時間,但這種優勢大概三個月就消失了。今年,楊女士另辟蹊徑,選擇了將孩子送回濟寧老家,已經退休的爺爺奶奶每天早上9點前督促孩子完成語文和英語早讀,下午午休后允許孩子看會電視或者玩會手機,晚飯后則讓孩子去廣場上和小伙伴滑輪滑,10點前準時睡覺。
“今年的暑假支出是買了一套輪滑裝備,六百多塊錢,沒想到孩子學習習慣好了,身體也更壯實了,不到倆月體重長了五六斤。”兩個暑假賬單的鮮明對比,讓楊女士感嘆暑假“返貧”現象雖然有假期沒人看孩子、學業提升等客觀原因,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家長的盲目攀比和內卷造成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