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浩月
“全職兒女”的說法火了一段時間了,社交媒體上相關小組成員人數與討論頻次之多,足以支撐它成為一個局部現象。但這一現象是否能夠真正融入社會,成為一種家庭模式或者說一種生活方式,還需存疑。同時,這一做法究竟是一勞永逸還是暫時逃避,也有待厘清。
(資料圖片)
對于“全職兒女”,目前眾說紛紜,爭議頗多。比如“全職兒女”是否是“啃老”?過去,一個孩子大學畢業或者成年,別說當“全職兒女”,就算閑在家中幾個月,來自周邊的輿論壓力都不會小。
現在則不同。
一方面,一些父母工作待遇好,或者退休后有不錯的養老金,負擔得起子女的日常花費;另一方面,有些年輕人的心態變了,對成功或理想工作的標準也變了,能夠接受把照顧父母當成一種職業;再加上將子女就業問題回歸家庭內部,外界輿論干涉較少。
多方因素促使下,父母與子女就“全職兒女”達成協議,子女負責照顧、陪伴父母,父母付 “工資”,雙方共享“父母慈,子女孝”時光。這看上去是一種“雙贏”,“啃老”的性質也被大大淡化了。
還有一種爭議,“全職兒女”是否難以走出“斷乳期”?
其實很容易得到結論。如果子女真能履行協議,在家盡職盡責,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結束“全職兒女”身份后走向社會,也大概率會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和成熟的處事能力,會較為容易得到社會接納和認同。但如果空有“全職兒女”之名,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就另說了。
另外一種聲音也得到了大部分網友的認同:孩子能不能成為“全職兒女”,決定權不在年輕人,而在父母。父母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出決定,包括:財力問題,家庭居住條件,兩代人相處模式,價值觀念等。
這其中價值觀念是最為根本性的。如果父母高度認同“好男兒志在四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傳統觀念,那么“全職兒女”能帶來的幸福感會是短暫的。新鮮期過后,窩在家中的子女對他們來說會是不小的考驗。
“全職兒女”還會造成年輕人社交活動減少,孩子長久待在身邊,必然會讓那些希望子女早日成家立業、獨立門戶的父母憂慮。
部分年輕人,在本該綻放青春、實現自我的年紀,選擇留在父母的羽翼下暫時逃避與休息,這是可以理解的。但綜合中國的家庭文化、身份認知、職業觀念與社會要求等,它注定了只能是一個“臨時職業”。
它所起到的作用,最大體現于抒發一種聲音或情感,表達出一種訴求。“全職兒女”只是“斷乳”的暫時延長,最終應該是讓孩子強筋健骨后,盡快獨立并擺脫對家庭的依賴,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年輕人的拼搏與奮斗,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是保持進步節奏與發展活力的關鍵。尤其是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社會壓力與日俱增,年輕人如果以各種理由或借口延長“斷乳”的時間點,那么有可能只是讓風險累積并加劇。
畢竟,當“全職兒女”哪怕有百般好,也比不上大展拳腳為自己贏得一小片天空帶來的成就感更值得去追求。
總監制:?呂? ? 鴻
監 ? ?制:?張建魁
主 ? ?編:?許陳靜
編? ? 審:凌? ? ?云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tougao@hqrw.com.cn。)
本文刊載于
2023年第13期《環球人物》雜志
總第496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