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發布的群聊截圖
近日,“家委會在微信群向家長收費、有家長提出異議、班主任踢人出群”事件,在網絡引起熱議。視頻顯示,有人在初三家長群中收費,每個學生100元,用于為即將中考的學生安排25元的下午茶,并給每個學生發67.8元紅包,有家長表示,大考前不應該做這些,一位老師立馬將該家長踢出微信群,事件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
看了這則新聞,不禁讓人聯想起張藝謀的那部著名電影《有話好好說》,因為問題都出在“遇到矛盾分歧后因處事方式粗暴而引發更惡劣影響”。具體到班主任“踢人”這事,說白了就是“有話不好好說”,涉事老師或許是出于好心、想辦好事,但卻把好事辦砸了。
(資料圖)
按理說,家委會在微信群動議一件事情,其他家長當然有權利提出自己的意見,支持的就說贊成,不支持的可以明言反對,有保留意見的可以暫且保持緘默。畢竟,家委會是各方進行溝通的橋梁,既發出家長的看法,也傳遞學校和老師的聲音,是各方信息共享交流的重要渠道。
像上述事件中,家長產生不同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有的家長覺得這樣的做法能起到活躍氣氛、給學生減壓的作用,但有的家長卻認為它沒這個作用,而且還擔心出現食品衛生安全的問題,反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備考。
老話說得好:“不聾不啞,不做家翁”,這句話在后世引申為“不聾不啞,當不了家”,它的含義之一,就是指作為一個家或一件事的主事人,應該氣量大,應該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即使內心認為某些反對意見并無充分的理據,也要尊重其發言的權利,不能“一觸即跳”,對反對者進行蠻橫打壓。因為如果這樣做,就不是一副主事人的模樣了。
然而涉事老師真的是肝火頗旺,一看到有家長反對交錢,二話不說就把對方踢出了群。現在微信群等各類社交媒體群組非常普及,我們每個人都多少加入過群,因此可以角色代入,想象得到“因為說了句無傷大雅的話而被管理員踢出群”的委屈和憤怒,毋庸諱言,它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對被踢者的無禮冒犯。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大家共同組成了群,而且還是家長群,那么每個人都要遵守社交禮貌和基本的處事規范。家長要遵守,老師或家委會成員也要遵守,否則很容易激化矛盾,破壞彼此間正常的信任合作關系。
而且,好事要辦好,還要講程序、講公開。涉及收費辦活動的事,家委會和老師應提前做好溝通,但在收費環節,老師就不需要再參與了,哪些家長愿意參加,應由家委會負責收費,具體組織實施即可。
據筆者了解,在好多家長群里,老師是有意不加入的,目的就是突出家委會的作用,由家委會把相關溝通工作真正擔負起來,避免老師直接介入家長們日常的自由討論。
在信息公開方面,家委會對收取費用的目的、明細、用途等,要作扼要清晰的說明,“下午茶25元、每個學生發67.8元紅包”,這相加在一起并沒有100元。所以,家委會在通知事項的時候,應該對未用完的費用的去向做一個解釋,讓大家免生疑竇。其實,人們很多時候真正在意的,不見得是那一點錢,而是說話辦事須入情入理。
文l皮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