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聯合其他部門發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里提到,到2025年,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學科專業,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專業。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和家長,甚至規劃師都在問,哪些專業將是國家重點布局和發展的?哪些是被淘汰的專業?這個問題當然非常關鍵,稍一不慎,就如同1949年加入國軍一樣悲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在《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業布點,有幾個意思?有何看點?》一文中說過,高校的優化調整早已進行了,大部分已經完成。我們完全可以觀察這幾年教育部關于高校專業備案的公告,就能得出明確的結論。
新增專業
新增專業從2016年開始井噴的,一開始變化不太大。2014年新增6個專業:4個小語種、一個土木類,一個基礎醫學類。
2015年新增23個,加入了精算學、能源化學、材料設計科學與工程、機器人工程、網絡空間安全、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地理空間信息工程等現在的熱門專業。
2016年新增45個專業。2017年新增了43個專業,這里面有互聯網金融、中醫康復學、中醫養生學、中醫兒科學、康復物理治療、康復作業治療等醫學相關專業。
2018新增本科專業41個,這里面出現了人工智能專業。
2019新增本科專業31個,其中帶“智能”兩個字的專業越來越多了,有智能感知工程、智能材料與結構、智能裝備與系統、工業智能、虛擬現實技術、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等,另外儲能科學與工程也出現了。
2020出了新版的大學本科專業目錄,新增了37個專業,工學還是最多,跟智能相關的有:智能交互設計、能源互聯網工程、柔性電子學、智能測控工程、智能工程與創意設計、智能采礦工程、智慧交通、智能飛行器設計、智慧牧業科學與工程、智慧影像工程等等。
到了2021年,又增加了31個專業,這里面帶“智能”兩個字的專業非常多。
新增專業的學校
看新增專業看不出它的熱度,主要是看開設的學校,如果一堆學校要開這個專業,那這個專業肯定很火爆。
2018年,新增備案本科專業最多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196所)、機器人工程(101所)、智能科學與技術(96所)、智能制造工程(50所)。新增審批本科專業最多的是:人工智能(35所)、網絡空間安全(25所)、會計學(13所)。
下圖是2019年的情況:人工智能(180所)、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138所)、智能制造工程(80所)、機器人工程(62所)、大數據管理與應用(52所)……
2021年的新增備案本科專業見下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數字經濟、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跨境電子商務、金融科技、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等開設的學校很多。
撤銷專業
軟科統計了2016~2020年撤銷專業的情況,見下圖。撤銷專業排前十的分別為:
公共事業管理、服裝與服飾設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產品設計、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工業設計和生物技術
在2021年,撤銷專業排前十的分別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公共事業管理、服裝與服飾設計、信息與計算科學、教育技術學、行政管理、產品設計、工業設計、廣告學、測控技術與儀器。
2021年基本延續了前面的趨勢,這兩張表區別不大。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專業的興衰史比三十年還短,有的專業20年前還極為火爆呢。所以大家在填報專業時要謹慎。
總結
近3年的情況是(2022年的結果還沒有出來):
跟我上篇文章說的一樣,撤銷專業大家要謹慎選擇,有的是就業不行,有的是名字不行換成其他名字。這里面要注意的是,有些專業雖然是撤銷專業,但不見得不好,只是對于某些學校來說,需要調換辦學思路,對自己辦不好的專業進行調整。
對于新增的熱門專業,也需要多思考。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說非常火爆了,但它是交叉學科,涉及數學、計算機、電子信息、腦科學、控制、機械、心理等,不少學校雖然開設了,但沒有能力開好。另外,課程可能偏多,本科學起來費勁,可以到讀研的時候再去人工智能。有些專業,看著開設的學校多,但是否真的好,我覺得要打個問號。
新開設專業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師資,很多專業可能只是老專業換新名字,換湯不換藥,這也要小心。
總的來說,在新的科技時代,必將要死一批專業,新興一批新的專業。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