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21世紀教育研究院 熊丙奇
今年會是“最難上學”的一年嗎?
盡管距離秋季入學還有一段時間,但部分家長已經開始擔憂起孩子的入學問題。近日,多地發布2023年中小學學位預警。廣州上百所學校學位供給緊張。此類情況在濟南、成都、長春、南昌、大連甚至一些縣城也出現。一些地方發出了最高級別的“紅色預警”。
【資料圖】
有人會產生“錯覺”認為:出生人口數、生育率下降為何還會出現入學難?這是用眼下的出生人口情況,來看待多年前出生的適齡學生的入學問題。
今年一些地方出現的入學高峰、學位緊張,與三方面因素有關。一是2016、2017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出生人口高峰年。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施行的第一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同比增長131萬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這些孩子在2022、2023年入學。
二是義務教育的“城擠村空”現象日益嚴重,農村孩子進城入學,導致城市學校學位資源緊張。雖然國家要求各地把隨遷子女納入教育發展規劃加以保障,但面對出生人口高峰,以及涌入城市求學的孩子,一些城市確實會出現學位捉襟見肘、入學難的問題。
三是“入學高峰”后馬上出現適齡學生數“暴跌”,一些地方在進行教育發展規劃時陷入“兩難困境”。不擴建學校,會出現入學難;擴建學校,又會出現學位資源“閑置”。據統計,2018年全國出生人口迅速滑落至1523萬人,并持續減少至2021年的1062萬人,2022年的956萬人。
如何應對“入學高峰”和出生人口迅速下滑?這就需要靈活施策,并進行帶有前瞻性、彈性的教育發展規劃。
針對學位資源緊張的地區,可采取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的方式,來解決入學難。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國內所有義務教育學校都必須非營利性,政府購買學位,是既保障義務教育公益屬性,又支持、規范民辦學校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民辦學校可探索個性化、多元教育,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教育選擇,不但可以讓每個孩子能上學,更能上好學。
有的地方政府糾結擴建的學位會很快閑置,而如果從提高教育質量角度看,這一糾結是多余的。面對出生人口下降,有人預測未來國內很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將失業,因為適齡學生減少,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學校和教師。這是保持師生比、班額不變的情況下,必然出現的現象。可如果隨著適齡學生減少,提高師生比,降低班額,推進小校(園)小班建設呢?
國內中小學的標準班額為小學45人,初中50人。根據2021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全國超過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2.10萬個,占總班數的比例0.7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482個,占總班數的比例0.02%。而發達國家的中小學班額,小學大多20人左右,初中25人左右。也就是說,國內中小學班額是發達國家中小學班額的一倍左右。
出生人口下降,適齡學生減少,從辦學角度看,正是降低班額,推進小班化、個性化教學的契機。按照小學20人班額,初中25人班額,國內中小學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增加。
各地規劃教育發展,應該有提高師生比、降低班額,推進小班化教學的新思維,這將減輕國內教師的負擔,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也可提高公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促進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應對未來出生人口增加對教育提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