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目前輿論大熱的“雪糕刺客”話題,涉及到價格標注不透明。部分高價雪糕之所以被稱為“雪糕刺客”,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這些雪糕在銷售過程中,并未在顯著位置標明價格,導致消費者在“買單時被價格刺了個透心涼”。此前記者在對雪糕價格進行走訪時發現,大型商超、便利店都能對雪糕進行明碼標價,但是在小賣部走訪時發現,雪糕價格并未在顯著位置標出,所有的雪糕需要詢問店主才能知悉具體價格。(7月2日南方都市報)
炎炎夏日,消費者買根雪糕解暑降溫,乃是尋常之事。此前,雪糕并非必需品,也不是奢侈品,價格大都平易近人,消費者沒有任何經濟壓力。可近年來,隨著各種“網紅雪糕”面世,雪糕價格也隨之上漲,高價雪糕不斷涌現,消費者一個不留神,就可能被“雪糕刺客”殺個人仰馬翻,叫苦不迭。其實,“雪糕刺客”錯不在于高價,而是錯在沒有明碼標價,導致消費者未及時發現,被高價雪糕“誤傷”。
雪糕屬于完全市場化競爭產品,定價權掌握在廠商手里,一般都是根據自身市場定位、綜合成本等制定產品價格體系,高端產品還能享受到品牌溢價。而且,雪糕的供應鏈較長,需要全程冷鏈生產、儲存、運輸、銷售,每一個環節的成本都要增加,價格也會隨之上漲。因此,現在雪糕市場的產品定價層次多,從超高端到最低端非常齊全,每個價格檔次都有許多產品,均為廠商自主定價。
可見,不管是幾十元一支的超高價雪糕,還是幾元一支的廉價雪糕,都是廠商因應市場所做出的理性抉擇,社會大眾應尊重廠商的定價權。當然了,消費者有權利根據自身的經濟能力、消費偏好等,自由選擇購買適宜的雪糕產品,也有權去“吐槽”、抵制高價雪糕,呼吁“雪糕菩薩”,這是市場賦予消費者的權利。如果商家存在未明碼標價、價格欺詐等行為,損害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則消費者可依法投訴、索賠,從而發揮市場糾錯功能。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已正式落地執行,要求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時,應按照規定明碼標價,“?根據商品和服務、行業、區域等特點,做到真實準確、貨簽對位、標識醒目”。可見,商家在售賣雪糕時,應主動遵守法律規定,做好明碼標價,對于部分高價雪糕,可以用更顯眼的價格標簽,進行特殊標注和提醒,避免消費者誤拿,從而規避“雪糕刺客”的傷害。
雪糕終歸只是一個普通的商品,廠商的定價無論高還是低,都是基于符合廠商利益的競爭策略,需要占據一塊市場,獲得相應的利潤,以維系自身生存發展。而在市場競爭機制下,最終的決定權由消費者把控,如果商家熱衷炒作,高端雪糕只是賣得貴,口味、質量都不行,難以讓消費者產生超值體驗,那么必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