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深度融合,通過資本、技術、市場手段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發展。”6月27日,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B輪增資擴股項目簽約儀式上,公司董事長查雄權說。
為何火箭公司能持續獲得投資者青睞?“國家隊”引入社會資本,將給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帶來什么新機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多位業內專家人士。
商業航天“國家隊”引資本青睞
行業普遍認為,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元年。之后,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逐年擴大,大批低軌小衛星星座不斷涌現。
火箭公司于2016年2月在武漢注冊成立,注冊資本3億元,公司主要從事運載火箭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并承攬國際和國內商業發射服務。
2017年1月,“湖北造”快舟一號甲完成首次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創造從簽訂發射服務訂單,到完成發射服務僅8個半月的商業航天發射“快舟”速度,打開我國新型固體商業運載小火箭“窗口”。
放在車上就能發射,是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的一大特點。普通火箭發射之前可能要準備至少一個月,而快舟一號甲采用車載移動方式發射,可以在幾天內完成發射準備。
“火箭本身以及發射場、測運控費用,占據航天發射絕大部分成本。公司通過批量化生產、簡化測運控流程,火箭成本得以大幅下降,衛星進入空間的成本也隨之下降。”查雄權說。
作為“國家隊”,火箭公司自然也引來資本青睞。
2017年12月,火箭公司完成A輪股權融資,引入社會民營資本,注冊資本增加至7億元,公司估值達到42億元,成為國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改激發“領頭雁”活力
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混改,對企業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方面作用相對明顯。
查雄權表示,公司構建差距拉開、激勵到位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提升了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2020年12月,火箭公司完成首批骨干員工持股,注冊資本增加至7.094億元。
他說,隨著公司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差異化管控,改革成效逐漸凸顯。如今,現代化公司治理體系逐步形成,公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和發改委第四批混改試點企業名單。
中國商業航天熱度不減,不斷有新的創業公司涌現,競爭日趨激烈。
“希望火箭公司保持先發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加大市場開拓、加快新產品研發進度,當好商業航天領域的‘領頭雁’,成為國企混改機制創新的標桿示范企業。”湖北長江航天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李運生說。
“目前,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型譜建設不斷取得突破,研制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位于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快舟總裝總調中心(一期)項目正式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固體運載火箭的總裝測試能力。”查雄權說。
一季度國內21家商業航天企業獲得融資
商業航天的競爭,正成為全球航天競爭的主要形態之一。
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達10202億元,預計2024年達23382億元,增幅加快。
“商業航天產業是具有廣泛帶動性的高科技領域之一,資本普遍看好商業航天,現在仍是投資的最好時機。”尚道投資董事長楊圣軍說,公司此次參與火箭公司B輪融資,投資金額2.2億元。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一季度,國內至少有21家商業航天企業宣布獲得融資,公開的融資總金額近40億元。在過去十年間,我國商業航天賽道的融資整體呈上升趨勢,共341起融資,披露融資額達243.1億元。
商業航天市場涉及領域廣泛,遠到環境、海洋、氣象等生產端,近到網約車、快遞、外賣等生活端,都能從商業航天市場發展中獲益。
在查雄權看來,未來商業航天企業之間的競爭,除了技術上的創新,更需要成熟的商業化產品和服務交付能力。
“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型譜建設,推動提升運載火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查雄權說,將緊抓商業航天發展機遇,堅持穩中求進,集中資源確保快舟火箭發射百分百成功,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公司。(記者 許曠 通訊員 肖熠旸 實習生 吳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