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稅務部門積極加強“智慧”稅務建設,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推動稅收征管和服務流程全方位創新變革。稅務“放管服”改革年年深化、步步深入,極大地方便了納稅人繳費人,激發了市場活力。
——服務更精細,推進“非接觸式”辦稅繳費,“一次不用跑”覆蓋絕大多數辦稅場景。
“現在,我們可以‘一鍵獲取’優惠政策,所有稅種的相關政策集中展示,政策內容下面還附有政策依據,電子稅務局里的‘晉享稅惠’智能管家功能真正實現了稅收優惠政策的精準定位、智能推送,我們想查政策再也不用‘海量搜索’了。”山西煤礦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負責人毛志明說。
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離不開發票,發票業務是納稅人辦理最頻繁的一項涉稅業務。如今,發票也乘上了信息化“快車”,科技味兒十足。在北京,稅務部門開發增值稅發票分類分級管理系統,通過稅收大數據“信用+風險”分析,實現增值稅發票全票種、全流程、全線上自動審批,推出“票e送”服務,發票領用可足不出戶;在深圳,稅務部門探索運用區塊鏈電子發票,通過將發票信息上鏈,對發票從開具到報銷的過程實現全流程管理,每張發票均可查、可信、可追溯。
——監管更精準,實現對納稅人“無風險不打擾、低風險預提醒、中高風險嚴監控”。
“多虧了稅務部門及時提醒,不然要多繳幾萬元滯納金。”武漢豐華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周光說。原來,去年該公司有一筆3.81億元貸款的利息支出3931.05萬元未取得發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稅務人員在進行風險排查時發現了疑點,第一時間通知他們補開發票,消除了涉稅風險。
據了解,湖北省稅務局結合日常征管經驗、風險事件和風險特征,圍繞企業所得稅基礎數據質量、優惠政策落實、特殊業務和高風險事項,借助專業數據抽取和智能分析工具,分級分類設計風險指標,實時進行風險疑點掃描。截至目前,湖北省稅務局企業所得稅智能管理平臺自動掃描下發風險任務4萬多條,其中95%的風險疑點都通過數據比對自動解除,提前征收、違規核定征收等風險事項基本清零。
——合作更深化,推進涉稅事項跨省“通辦”,稅務部門“放管服”改革取得新進展。
鄂湘渝貴4省份的7個地市實現包括發票代開在內的108項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稅務部門簽訂稅收合作框架協議;山西稅務部門與省自然資源廳聯合搭建“一窗受理、集成辦理”平臺實現不動產交易雙方21類涉稅信息實時共享、完稅信息實時推送……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認為,加強“智慧”稅務建設,實現稅費政策與納稅人需求偏好的精準匹配,不斷提高線上服務融合度,豐富智能化、數據化的稅務應用場景,有利于提升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體驗感和滿意度。同時,“智慧”稅務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稅收征管效率,也能促進稅制優化,通過便利的征管加上良好的稅制,更好地服務企業和群眾。(記者 王觀)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17日 ? 第?18 版)
責編:張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