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發的《“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中明確,針對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據介紹,“十四五”期間,40個重點城市初步計劃新增650萬套(間),預計可幫助1300萬新市民、年輕人等緩解住房困難。(1月13日央廣網)
“住得安心”是青年人在城市打拼的基本“剛需”,沒有溫暖的“窩”,哪能安心奮斗?讓城市新青年真正“住有所居”,是他們在大中城市打拼,闖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前提,這也是制度設計的出發點。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針對人口凈流入的大城市,要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建筑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大城市對青年有極大的吸引力,為他們擇業提供了廣闊舞臺,但住房問題一直讓年輕人頭疼。比如,剛走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收入不高,直接向市場上租房,經濟壓力大,還可能掉入一些無良中介的陷阱。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現在大城市有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是靠租房來解決住的問題,然而租金付得起的房子區位比較遠,區位比較好的租金太貴,這成為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和租不好房的一個現實難題。故此,《“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推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為年輕人量身定制,深孚民意。
讓城市新青年“住有所居”,目前,很多的城市在行動。如《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征求意見稿)》中表示,當租金快速上漲時,主管部門可以采取措施調控住房租賃市場。《上海市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供應租賃住房超過42萬套(間、宿舍床位),占住房供應總套數的40%。成都的目標是“十四五”期間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5萬套(間)。也有一些城市已推出的保障性租賃住房,“拎包即可入住,租金打了九折”,且小區環境宜人養眼。
大力發展保障租賃房,托起年輕人的“安居夢”。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建設,需要在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有效解決住房供給短缺問題,為新市民提供安居樂業的條件。同時,在住有所居的前提下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資,這既能穩定有效投資,也能改善民生,落實好房住不炒理念的長效機制。各地應從供給側著手,加大政府供應力度,加大供給保障性租賃住房,堅持供需匹配,通過新建、改建、改造、租賃補貼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籌集房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緩解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需矛盾,為城市新市民、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托起“安居夢”,讓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讓青年人住得安心,是民生任務,更是政治責任。為城市發展的核心在人,人口的持續流入特別是青年人才的集聚扎根,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未來所系,城市的決策者要充分意識到,青年是城市的希望和未來,能夠讓他們盡情施展才華的城市,一定充滿勃勃生機。就此,應提高政治站位,既要把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當成落實中央部署的民生任務,更要把青年住得好、留得下與城市興旺發達聯結在一起,讓他們在城市里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