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證監會對慕思發出了一份問詢函。其中一個問題是,要求慕思就廣告中出現的外國人說明其基本情況以及其與公司產品的關系;同時說明公司是否對外宣傳此人、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對外宣傳自身產品是否表述恰當和是否存在虛假宣傳。這引發了對于慕思“洋味兒”廣告的熱議以及對于一些“真國產”卻掛“假洋牌”的討論。(12月8日《工人日報》)
慕思專業從事整套健康睡眠系統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個正宗的國產品牌。在其廣告里,一位外國老人身著白衣、戴眼鏡、花白胡子。作為廣告形象,這位極具辨識度的外國人讓很多人把他和慕思床墊聯系在一起,不少消費者誤以為慕思是一家外國品牌。這實際上就有了“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真國產”掛“假洋牌”,這種虛假的“洋味兒”四處飄散。據《工人日報》報道,此前就出現過歐典地板、美國施恩等名稱帶著“洋味兒”的品牌,也讓一些消費者誤以為是外國品牌,其實這些起了“洋名字”的產品都是正宗“如假包換”的國產品牌。
“真國產”掛“假洋牌”背后有真問題。一個方面是這是不折不扣的“崇洋媚外”。有的時候,并不是國產的商品不好,而是一些商家習慣于“崇洋媚外”,以為起了一個“洋名字”就能“平步青云”了,就能依靠“洋味道”賺個缽滿盆盈。這暴露出的還是“不自信”的問題,商品的質量是最重要的,如其絞盡腦汁的在“洋名字”上傷腦筋,不如實實在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提升品牌的價值和質量,提升產品的性價比,這才是做生意的正道。“假洋牌”即便一時半刻能夠引起眼球,而最終還是會被市場拋棄。
一個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消費者的“崇洋媚外”心理,認為“國外的就是最好的”。當消費者習慣于“消費洋品牌”的時候,也就助長了商家的“崇洋媚外”心理,這是相輔相佐的問題。因此,需要引導消費者理智消費,遠離“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畸變心態。
再一個方面,也暴露出了品牌審批環節的問題。對于品牌審核部門來說,他們明明知道這是“國內產品”,卻大筆一揮在“洋名字品牌”“洋名字商標”上簽下了“同意”的字眼。我們需要從品牌、商標審批環節制定措施和標準,攔截“假洋牌”,無疑樹立文化自信應該是審批環節需要做的事情。“洋名字”多了,審批部門不能袖手旁觀。
小區名稱、道路名稱禁止使用“洋名字”,國產品牌也應該禁止“洋名字”。在境內注冊商標,產品設計、研發、生產、銷售都在國內進行,取一個洋名,包裝成洋品牌,這是低級的英雄理念,最終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