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之前國常會和央行接連“預告”后,市場期待的2022年首次降準宣告落地。央行宣布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作為常規貨幣政策工具,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內外部不確定性增強,值此重要窗口期,貨幣政策釋放加力信號,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不過,也有券商認為市場仍在底部震蕩,“降準”刺激力度有限,疫情防控是當前的核心矛盾。未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不斷取得新進展,以及市場對于貨幣政策的預期修正,投資者信心有望逐步修復。
降準助力市場信心修復
4月15日晚間,央行公告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并對符合條件的城商行和農商行再額外多降0.25個百分點。
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1%。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還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65億元。
事實上,早在4月13日國常會就指出,“鼓勵撥備水平較高的大型銀行有序降低撥備覆蓋率”,并在貨幣政策方面強調“進一步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受疫情嚴重影響行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內外部不確定性增強,值此重要窗口期,貨幣政策釋放加力信號,有助于改善市場對穩增長政策加碼以及寬信用即將到來的預期,對于提高市場整體風險偏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據興證策略,降準落地有望提振短期市場情緒,歷次降準落地后一周市場上漲概率較高,創業板指與滬深300上漲概率均達六成;而從漲跌幅中位數看,降準落地后一周創業板指表現優于滬深300,風格上成長和消費優于周期和金融。
復蘇仍是關鍵所在
不過,也有機構指出,對目前的市場來說,不宜將此次降準作為新一輪行情的“發令槍”,降準是“補給”但非“解藥”。
一方面是,“降準”刺激力度有限。央行本次降準為2022年以來首次降準,與去年12月份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相比,降準幅度小了一些。
國泰君安宏觀首席分析師董琦認為,從凈投放角度看,特別是在2017年之后,降準常常伴隨著降準當月和下月的MLF縮量續作。此次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但4月MLF并未置換,等額續作本次降準最終凈釋放流動性5300億元,從歷史上看屬于中等水平。
另一方面是由于當前疫情對經濟活力進行壓制,在流動性寬松情況下,需要警惕資金空轉和企業“借新還舊”,這可能一定程度上削弱貨幣寬松對實體經濟的實際拉動效果。
中信證券指出,當前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難以直接緩解投資者關切,市場仍在等待疫情拐點和復工復產。
中泰證券也指出,短期來看,降準配合存款利率報價的調整,緩解了銀行負債端壓力,促進資金成本下行,債市受益較大。而疫情還未消除的情況之下,短期A股或仍將延續震蕩調整態勢,低估值和高股息板塊相對占優,疫情出現好轉可能才會迎來機會。
安信證券表示,就15日央行“降準不降息”行為來看,這次降準在時間點上是符合市場預期的,但這次降準幅度非??酥?;至于降息,在國常會強調“適時降準”后市場對“同時降息”的預期就開始降低。本次“降準”幅度對于經濟預期的修復和緩解A股資金面緊張作用有限。但更重要的是,本輪 “降準”依然是穩增長政策明確且積極的信號,后續“新的預案”更值得期待。
中信證券:疫情拐點將至
中信證券表示,當前降準降息等貨幣寬松難以直接緩解投資者關切,市場仍在等待疫情拐點和復工復產。上海疫情拐點將至,預計社會面清零將逐步實現;由于疫情原因中期修復行情有所延后,但穩增長行情將更加明確和持久
首先,傳播系數大幅下降和方艙容載量大幅上升的趨勢下,預計上海將在4月20日前后基本實現社會面清零目標。
其次,預計今年一季度經濟情況弱于2021年三季度,同時疫情影響下二季度經濟料繼續承壓,負面沖擊不弱于一季度。
最后,圍繞穩地產和服務業紓困的政策料將加力提速,當下各部門集中精力疏導長三角地區供應鏈和工業生產,待疫情得到控制后,預計政策會根據受損情況全面加碼刺激消費。
這些主線值得關注
中金公司也認為,當前內外部面臨的不確定性仍多,但考慮到當前資產價格可能已經反映了較多的悲觀預期,市場累計回調時間較長,調整幅度較大,整體市場估值已經重新回到歷史偏低位置,對于后市表現也不必過于擔憂,中長期維度市場機會大于風險。
根據中國結算官網數據顯示,市場3月新增投資者數量超200萬,達230.20萬,環比增63%。去年4月以來,沒有單月新增投資者數量超過200萬的。
在操作策略上,華安證券指出,央行在4月15日全面降準25BP,貨幣政策較為克制、短期內進一步加碼刺激概率較小,“穩增長”政策預計仍將以基建、地產和促銷費為主,效果仍需要宏觀數據加以驗證,密切關注4月18日公布宏觀數據。因此,建議繼續均衡配置以應波動。
配置方面,穩增長鏈條確定性最強,建議繼續參與;促消費政策下,消費復蘇確定性有所提升;流動性合理充裕,中長期仍可參與成長第三階段行情。具體的行業配置繼續圍繞三條主線及兩大主題。
主線一:繼續把握確定性最強的穩增長鏈條,具體關注建筑建材、建筑裝飾、鋼鐵、水泥、地產全鏈條(如玻璃、房地產服務/開發、家居、汽車等)以及銀行等相關機會;
主線二:促消費政策出臺預期下,消費復蘇確定性有所增強,關注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板塊估值修復、把握必選消費品漲價(種植業、化肥、乳制品、調味品)以及服務類出行鏈條復蘇“搶跑”相關機會。
主線三:看好成長風格中長期配置價值,建議逢調整加倉。具體關注雙碳、風光儲以及半導體。主題方面,建議圍繞數字經濟、國企改革進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