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翟哲浩)訊,一季度行情日前收官,三大指數均收出大陰線,上證指數累計跌幅10.65%,深成指累計跌幅18.44%,創業板指累計下跌19.96%。在連續的下跌中,煤炭板塊一枝獨秀,在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煤炭行業以22.63%的漲幅遙遙領先其他行業。在國家發改委多次發文保供穩價煤炭市場,重拳整治煤炭市場亂象的情況下,煤炭板塊為何依舊如此強勢?
看似利空,實為利好
此前發改委通知,要求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明確表示秦皇島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長期交易價格每噸570-770元(含稅)較為合理,綜合考慮合理流通費用、生產成本等因素,相應明確了煤炭重點調出地區(晉陜蒙三省區)出礦環節中長期交易價格的合理區間。
該消息剛發布時,鄭煤期貨主力當日即大跌9.17%,市場參與者大多只關注了煤炭最高限價770元/噸,認為煤炭失去了價格彈性,失去了暴漲、暴富的機會。但隨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瞄準了570元/噸的最低限價:在“雙碳”背景下,未來的能源主力將是清潔能源,風電、光伏等賽道形勢一片大好,相反煤炭將被逐步淘汰、無人問津,各煤企的煤礦資源遭到了極大的低估。而此時發改委的文件無疑給了各煤企的煤礦劃定了估值的下限,給煤炭股服下了一劑定心丸,反應到市場上,煤炭股走勢開始明顯強于動力煤期貨。
穩增長情境下,煤炭長牛或將延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其中將GDP增速目標設為5.5%左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能源消費量的增長,穩增長政策一旦發力,將會對上游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大宗商品和一些周期類產品形成很強的需求支撐,這將在短期內利好煤炭企業。
長江證券分析師認為,受通脹橫行影響,較高的下游產品價格成為了支撐當前煤價中樞提升的重要原因:根據測算,當前火電、尿素、電解鋁和水泥價格對應的煤價上限(含稅)大致在900-1700元/噸(含稅)左右,而粗鋼可接受的焦煤價格上限也為3500元/噸左右(含稅)。而當國內聚焦穩增長時,以第二產業為代表的傳統行業或仍將成為主要抓手,進而有望帶動煤炭消費量實現同步正增長。
部分明星基金經理增倉煤炭
從去年4季度開始,部分明星基金經理開始向煤炭方向調倉。易方達蕭楠的瑞恒靈活配置混合大舉加倉中國神華,成為其新進前十大重倉股。他認為:本輪新能源革命導致的一個可能的合理意外是傳統能源越來越值錢——隨著新能源的推廣,傳統能源的供給反而越來越緊張。近年一些傳統行業資本開支逐漸減少、供給趨于收縮,在該背景下這些行業末來需求的不斷增長有望帶來較好的投資機會。
此外,中庚基金丘棟榮也看好煤炭行業的機會,蘭花科創(600123)更是其中庚小盤價值的頭號重倉股,他在基金年報中寫道:“能源、資源類存量優質資產存在較好的投資價值,邏輯主要在于:(1)政策將持續糾偏,認識到追求經濟整體的穩健增長即追求能源、資源增長,經濟緩步降速的過程中,需求仍是長期且持續增長的。(2)從嚴重過剩到供給側改革,市場出清情況較好,但國內外諸多商品長期資本開支不足,供給收縮情況比較嚴重,供給彈性不足,供給恢復非一朝一夕,落實到真實有效的供給增長往往體現為短缺導致的價格中樞上行。(3) 中長期來看,環保和碳中和因素影響下,中期的供給約束和邊際成本會上升,商品價格中樞不可避免的抬升,且新應用不斷拓展,導致存量資產價值顯著提升。從市場定價和估值來看,這類公司視為周期類資產,估值極低、現金流好、資本開支少、分紅收益率較高、現價對應的預期回報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