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三大指數上午走勢分化,上證指數小幅下跌,創業板指數震蕩上漲。盤面上,氫能源板塊開盤走強,板塊內超10股漲停。CRO概念股大漲,和元生物漲近30%。中藥板塊震蕩走強,盤龍藥業(002864)6連板。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500只個股下跌。滬深兩市半日成交額達5920億,較上個交易日上午放量46億。
截止午間收盤,滬指跌0.14%,深成指漲0.24%,創業板指漲0.56%。北向資金方面,滬股通早盤凈流出7.49億,深股通早盤凈流入9.53億。
消息面上,發改委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提出,立足本地氫能供應能力、產業環境和市場空間等基礎條件,結合道路運輸行業發展特點,重點推進氫燃料電池中重型車輛應用,有序拓展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客、貨汽車市場應用空間,逐步建立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鋰電池純電動汽車的互補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燃料電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大型氫能航空器研發,不斷提升交通領域氫能應用市場規模。
就后市而言,國盛證券也認為,A股整體估值已經進入相對低位區間,這個階段機會大于風險,已經為未來的向上反彈跌出足夠空間。
操作上,當前指數雖有回踩需求,但向下空間有限,其中滬指今年大概率不會跌破近期低點,因盤面上短線連板的題材炒作出現退潮情況,疊加市場即將進入一季報披露期,指數回踩或將使風格切換到光伏、鋰電等趨勢賽道板塊,因此,需觀察盤面風格變化情況,跟隨市場轉變,把握板塊輪動節奏,控制倉位謹慎做多。
申萬宏源提到,3月中旬上證綜指低點的長期性價比(以隱含ERP 度量)已可與幾個歷史大底(2008、2012、2016、2018、2020)相提并論。可以說,我們正在迎來一個大波段的底部區域。大底部對應大機會,但走出大底的過程往往是波折的。此時更應該保持平常心:客觀認識中短期市場面臨的問題,但也要保持積極心態,做好儲備。這種儲備包括預設好觸發反彈/反轉的條件,研究好未來可能有機會的風格、行業、個股,當然身心狀態也需要儲備。
另外,大跌后應少談空洞的長期問題,少談極端短期情緒宣泄,應更關注邊際變化,特別是自下而上的變化。
宏觀方面來看,萬和證券表示,雖然金融委的會議有力于提振市場信心,也使A股出現階段性反彈,但仍需關注后續政策的落地情況。1-2月經濟數據超市場預期,但當前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較大,疊加國內疫情散點式爆發,對3月經濟增長帶來明顯的沖擊,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該機構還認為,政策帶來的利好有利于市場形成階段性底部,但市場同樣較難走出當前整體調整的態勢,當前市場將以震蕩為主,仍不宜有過多動作,需靜待穩增長政策落地以及不確定性因素的消散。行業方面可關注基建與消費相關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