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輔助生殖服務項目、提升輔助生殖水平已是當下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
日前,記者就我國在輔助生殖方面的探索和實踐進行了走訪,發現隨著技術水平的顯著提高,輔助生殖正在成為解決生育問題的重要方式。
孕育家庭“生”機
人口是國家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要素,人口數量對經濟社會體系會產生全面、長遠、深刻的影響。近年來,國家頒布了許多優生優育的政策,鼓勵生育,但還是有部分人存在“生不出、生不好”的問題,輔助生殖醫療服務便成為這些人群的新選擇。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癥的重要方法,它是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試管嬰兒技術等。
有券商研報顯示,不孕不育癥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常規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在常規藥物和手術治療都無法實現自然受孕時,輔助生殖是不孕不育的最終治療手段。
高齡產婦阿舒(化名)和丈夫結婚多年,兩人一直忙于工作,沒有時間考慮生育的事情。當她猛然發現自己離“高齡產婦”的標簽越來越近時,才開始認真備孕,但努力了一年多卻毫無動靜。通過合作伙伴了解到新寶恩的陪診和輔助生殖業務后,阿舒經歷了多年漫長的備孕,成功誕下一名6斤的寶寶。
近年來,業界圍繞輔助生殖的討論總是不斷:一方面,國民生育力整體下滑的趨勢日益顯著,有數據顯示,我國不孕癥發病率已從2007年的12%上升到2020年的18%,全國約有超過3300萬對夫妻面臨不孕不育的問題;另一方面,相關腫瘤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導致喪失生育能力的人也越來越多,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新發兒童和青少年癌癥患者逾4萬名,同時育齡期女性新發腫瘤人數占整體人數的12%,其中超70%的年輕患者有生育意愿。
此外,數據顯示,我國已有近3%的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降生。隨著不孕不育率的提高、國家生育政策的支持、輔助生殖技術的推廣等,輔助生殖行業近年來逐步發展壯大。
技術迭代升級
1978年全球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于英國,1988年中國內地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于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目前全球約有1200萬例試管嬰兒誕生,我國每年約有30萬例試管嬰兒誕生。
輔助生殖行業技術的不斷完善,使越來越多不孕不育患者、有嚴重遺傳性疾病、嚴重軀體疾病、精神心理障礙而不宜生育的群體,實現了正常生育。
新寶恩醫療負責人張衍雷表示,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的發展十分迅猛,已與國際接軌。國內的輔助生殖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臨床妊娠率、活產率等指標均達到較高水平。在輔助生殖相關藥物、試劑、設備等方面,國產化程度也在逐漸提高。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輔助生殖技術已成熟,在孕產婦安全性和新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等方面與自然受孕沒有什么不同。
張衍雷表示,目前,國內頭部公司已經完成了海外布局,形成了全球性的醫療網絡。以新寶恩為例,團隊深耕輔助生殖行業超10年,除了在國內擁有大量的三甲醫院醫療資源,還與海內外多家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可線上線下與歐美專業醫療技術團隊和擁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試管嬰兒專家進行全天候問診。截至目前,新寶恩已幫助超過500個家庭獲得了自己的寶寶。
據悉,為了減輕生育家庭心理和經濟等方面的壓力,新寶恩專門建立了三笙有孕品牌,負責試管嬰兒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并與中國優生優育協會聯合建立了國內首個輔助生殖行業試管嬰兒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企業標準,并聯合陽光保險聯合推出嬰兒保險業務。
輔助生殖行業技術不斷完善的同時,專業機構的價值也開始凸顯,并逐步被市場認可。
“在輔助生殖技術精益求精的同時,國內頭部醫療輔助生殖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海外,學習海外醫療行業的技術及經驗,實現內外聯動,在技術上互相補充,相互借鑒。”三笙有孕負責人高晗說。
為讓輔助生殖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有需要的群體,國家醫保局局長章軻前段時間在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兒童醫院調研時表示,國家醫保局將繼續指導有關省份進一步完善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立項和醫保支付管理,并加強部門協同,推動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共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解決社會問題
近年來,已有多地將輔助生殖類醫療項目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這一舉措大大降低了生育成本,緩解了相關家庭的經濟負擔。
2023年,北京、廣西兩省份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了醫保。今年3月,山東省醫保局印發通知,自4月1日起,規范整合山東省現行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部分項目新納入醫保支付。江蘇、深圳等省市醫保部門在回復民生訴求時也提出,正在研究或者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出臺。
根據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為8.2%,2021年美國輔助生殖滲透率32%,我國輔助生殖領域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伴隨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服務納入醫保的正式落地,國內輔助生殖市場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據專家介紹,因生活方式改變、環境等因素導致的不孕不育率已出現上升趨勢。當前,90后、00后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推遲婚育現象普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的患者平均年齡為33.4歲,較2019年增長了1.5歲;其中40歲以上患者增加了48%左右。
在政策支持、需求上漲、公眾認知不斷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動下,輔助生殖成為冉冉升起的風口行業。有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為434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輔助生殖市場規模將達到854億元。如今,我國輔助生殖行業將迎來較大的市場擴容,輔助生殖行業的市場規模還將持續上漲。
原標題:輔助生殖技術孕育“生”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