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西云客戶端報道,日前,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發布《2022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分工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計劃今年籌措資金737.33億元,繼續加大在社保惠民、健康惠民、教育惠民、水利惠民、安居惠民、農補惠民、生態惠民、文化惠民、鞏固脫貧惠民和科技惠民10大類項目的資金投入,切實保障、改善民生。
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是每年政府工作的重頭戲。為民辦實事,體現在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細看此次《方案》,無論是計劃為困難群體發放生活救助金100億元,投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項目227億元,投入學生資助項目36.85億元;還是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實施城市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建保障性租賃住房;或是實現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建設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樁樁件件惠民工程項目,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具體需要,一頭連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大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充滿更多新期待。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與群眾的所需、所盼相比,民生短板客觀存在。這也是各地每年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的發力點,容不得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必須持之以恒地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暖到群眾心窩里,讓惠民工程直抵民心。
讓惠民工程直抵民心,一定要注重實效。要以務實的作風和科學的方法,保障《方案》有力有序推進,取得實效。要從嚴監督所辦實事是否辦到位,對于惠民工程的每個項目、每個環節都要緊盯不放,確保把實事辦好,保障惠民工程落實落地。
讓惠民工程直抵民心,不僅要有速度和力度,更要有溫度。當前,民生指向的不僅有“吃好穿好”的物質需求,還有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惠民工程,不是要實現一串串簡單的數字,而是要通過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項目,進一步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彌補民生短板,讓廣大群眾觸摸到更加溫暖的民生溫度。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各地每年的辦實事工程項目不盡相同,但讓惠民工程直抵民心始終是核心要義。單一的工程會有完結之時,但惠民工程則是一項長期系統艱巨的工程,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讓惠民工程直抵民心,需要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接力奮斗、持續努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尹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