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功能飲料市場一直被稱為“老二”的廣東企業東鵬特飲的母公司東鵬飲料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上市首日,收于44%的頂格漲停,隨后的幾個交易日連續收出漲停板,截至8日仍未開板,股價已漲至142.82元/股,市值達到了571.29億元,離600億元市值只有一步之遙;其創始人林木勤股價占比55.26%,目前身家已逾315億元。不過,這家家族式的廣東功能飲料企業由于產品單一、研發費用遠低于廣告投入等問題也受到詬病,東鵬特飲要將這場資本狂歡延續到底,仍面臨重重考驗。
功能飲料市場增速亮眼
1995年,泰國天絲研制的紅牛被引進中國市場,以一句“渴了喝紅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的廣告語風靡全國,并宣告了中國的功能飲料市場的起步。雖然從起步至今只有短短的20多年,但功能飲料市場的增速卻是快消業中的佼佼者之一。
根據歐睿國際測算,中國能量飲料銷售額由2014年的234.93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447.7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1.35%,在軟飲料行業子賽道位居第二,2020年能量飲料在中國飲料銷售總額中的占比已達7.8%。
行業“老二”效仿老大低價突圍
回看東鵬飲料的發展史,有資料顯示最早可追溯到1987年。那時候的東鵬飲料僅僅是深圳市的一家老字號飲料生產企業,主要以生產利樂包豆奶、清涼系列飲料為主,后面經過一系列的改革,1997年才推出了功能性飲料。而作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先行者的紅牛,在消費者心目中已然是功能飲料界的行業老大。
2003年,東鵬飲料由于經營不善而瀕臨破產倒閉,時任公司銷售總監的汕尾人林木勤因看好功能飲料領域,決定接手東鵬飲料。林木勤買下東鵬飲料后,瞅準了紅牛價格偏高的市場痛點,推出“東鵬特飲”這一功能性飲料,以相似的口感、差異化的瓶裝包裝和接近其一半的價格打入中低端市場,為公司帶來重要轉折。
有分析認為,引入中國市場的早期紅牛屬于貴價的商品,主攻一二線市場;東鵬特飲則致力于在紅牛未覆蓋到的下沉市場打造一款低價的功能飲料產品。多年來,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老大和老二一直上演著你追我趕的游戲。
存貨持續增加為何仍要擴產?
此次東鵬飲料成功上市,一躍成為超過500億元市值的企業,并有望攀上600億元市值,能否借機奪取功能飲料的天下?羊城晚報記者發現,在受到資本熱捧的背景下,東鵬特飲仍有不少問題待解。
根據其招股書數據,2018-2020年,東鵬飲料自主產量64.84萬噸、101.61和123.38萬噸,產能利用率分別是62.03%、66.38%和69.61%。產能利用率尚且不足的同時,存貨量也持續增加,2018-2020年,東鵬飲料的存貨金額分別為1.20億元、2.14億元、2.73億元。
此外,東鵬飲料宣布上市募資的主要用途就是產能擴建。在上市募資的17.3億元中,有9.59億元要用在華南、重慶和南寧的二期生產基地建設。東鵬飲料表示,目前公司的全產品線產能約為180萬噸/年,在建生產基地全部達產后,預計可以實現產能約250萬噸/年。不少股民疑惑,為何在產能過剩、存貨持續增加情況下,還要堅持產能擴建?
產品單一、研發弱癥結能否解決?
與此同時,東鵬飲料能被消費者記住,與其大手筆投入廣告營銷不無關系。從2013年邀請謝霆鋒作為品牌代言人并通過央視廣告強勢曝光后,東鵬飲料近幾年相繼贊助了中超聯賽、央視俄羅斯世界杯轉播、冠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親愛的,熱愛的》《歡樂頌》《人民的名義》等多款爆劇及綜藝,闖出一條年輕化的營銷路線。
招股書數據顯示,東鵬飲料宣傳推廣費在2018-2020分為5.4億元、4.4億元、4.07億元,分別占當期銷售費用的56%、43.74%、39.13%。而其宣傳推廣支出中占比最大的,就是其廣告宣傳費的支出,2018年-2020年,廣告宣傳費總額高達11億元之多,分別占當期宣傳推廣費的88.84%、80.26%、69.74%。相對于大手筆的廣告營銷投入,東鵬飲料在研發上的投入在近三年總和僅為8500萬左右。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在2018-2020年分別為0.72%、0.67%和0.72%。
作為快消品企業,單一的產品也令東鵬飲料受到詬病。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到2020年,東鵬飲料的總營收分別為30.38億元、42.09億元、49.59億元,其中,以東鵬特飲為主的功能飲料銷售在近三年的營收占總收入的比例都穩定在95%左右。
對于營收嚴重依賴單一產品結構,東鵬飲料也表示,如果能量飲料行業市場環境出現惡化、消費偏好發生改變以及相關行業監管政策發生不利變化,可能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林氏家族持股逾六成
同樣飽受關注的還有其創始人家族的持股情況,從股東占比來看,“林家人”手中持有了超過東鵬特飲六成的股份。據招股書顯示,林木勤(董事長)與林木港(執行總裁)為兄弟關系,林戴欽(董事、大區銷售總監)與林木勤為叔侄關系,僅林木勤、林木港、林戴欽三人,就通過直接以及間接的方式累計持有東鵬特飲68.73%。
這樣家族性濃厚的廣東企業能否帶領這家上市公司不斷創新,解決產品單一化等問題,還需拭目以待。(記者 孫晶 黃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