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在資本的青睞下開始變得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
走在北京街頭,不時可以看到貼著在線教育廣告的公交車駛過,等車間隙,抬頭就會發現公交站也被在線教育廣告牌“占領”。經過地鐵站通道的幾分鐘里,多家在線教育廣告紛至沓來。
打開娛樂節目,在線教育的廣告更加搶眼。《向往的生活》能看到作業幫的冠名,《極限挑戰》會跳出高途課堂的“名師在線”,B站2020跨年晚會上,題拍拍是唯一教育行業贊助商。
可以說,2020年是在線教育行業瘋狂燒錢的一年。燒掉的營銷經費則來自背后的資本方。
熱錢的來去
源源不斷的熱錢正在涌入在線教育行業。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在線教育帶來了難得的窗口期,資本更是敏銳地嗅到了這一行業的發展前景。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度中國在線教育投融資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在線教育共發生111起融資,總金額超539.3億元。其中僅猿輔導一家在2020年就共獲得3輪總計35億美元投資;作業幫緊隨其后獲得兩輪共計23.5億美元投資,兩者的融資總和約占這一年K12一級市場總融資金額的74.6%。
有了資本的大力支持,在線教育行業向流量進發,踏上了“跑馬圈地”的擴張征途。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暑假期間,猿輔導、作業幫和跟誰學三家在校教育機構,暑期營銷的推廣費用分別達到15億元、10億元和8億元,而整個市場在暑假的廣告投入遠遠超過45億元。
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在線教育機構幾乎一致地采用低價課或免費課的方式來獲取新客。“作業幫直播課,49元33節課,讓孩子寒假輕松拉開語數距離”“高途課堂19元20節課,得到價值499元的數學+物理+語文+英語4科清北名師直播課”……低價拉新課程的背后,需要付出的是常規的教師、教研等基礎服務費用。高價買入低價售出,這顯然是一門不可持續的賠本生意。
至此,我們不禁要思考一個問題,這些在線教育公司融來的錢到底有多少用在了教學研發和提高產品質量上?還是在白白給流量大廠和廣告公司打工?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也曾在公開演講時表示:“2020年資本向教育領域輸入了近150億美元,然而整個在線教育的收入大概也就幾百億元人民幣。大概每收一塊錢,要花掉兩塊錢。”在他看來,現在在線教育那么火爆,都是靠資本輸血。
上市的誘惑
事實佐證了俞敏洪的判斷。
今年元旦期間,因過去3年“沒有融過一筆大錢”,成立于2013年的昔日明星企業學霸君在奔跑8年之后宣布倒下。據了解其共獲得三輪超過1.5億美元融資,最近的一筆融資是在2017年1月。創始人張凱磊在公開信中提及,過去3年,公司最少5次游走在資金鏈崩斷邊緣。
這呈現了在線教育機構的生存現狀——融不到錢就“涼”了。
為了給自家補充更多的“彈藥”進而爭取到更多輾轉騰挪的空間,許多知名在線教育機構摩拳擦掌準備上市。對于企業而言,上市后能夠在二級市場融資,可以手持更多的資金,并可通過品牌效應和公開募資,便于在最短時間內占領更大市場份額。
2021年伊始,市場傳來掌門教育和火花思維即將IPO的消息,稱掌門教育即將赴美上市,預計募資金額超3億美元。2020年10月,掌門教育獲超4億美元新一輪融資,該輪融資被指為上市鋪路。火花思維則于1月21日完成E3輪融資,5個月內一共拿下E1-E3輪三筆融資,金額超過4億美元。
在線少兒英語教育企業伴魚,在2020年同樣完成了兩輪融資。伴魚創始人兼CEO黃河告訴中華工商時報記者,2021年的融資熱和IPO井噴實際上說明了在線教育行業仍然處于加速洗牌的階段,在市場利好的大環境下,各個細分賽道的頭部玩家角逐將會更加激烈,所以這些頭部企業仍需要不斷“補充彈藥”以應對2021年的新一輪競爭。在這個大背景下,2021年可能會有一波教育企業上市。但教育并不純粹是門生意,無論融資還是上市只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過程,是否上市還是取決于自身的發展情況和發展需求。
模式的趨同
很多資本把上市視為教育企業成功的標志,但上市并不代表安全。
2020年11月20日,跟誰學發布2020財年Q3財報,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跟誰學的收入為49.1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6.5%,但與此同時該公司第三季度凈虧損為9.325億元,而去年同期為凈利潤190萬元。
報告期內,跟誰學的銷售費用達到了20.56億元,同比增加522.2%,環比增加70.6%。談及銷售費用激增的原因,跟誰學表示有兩方面因素:一是為擴大用戶規模及提高品牌知名度所增加的營銷費用;二是增加了銷售和市場營銷人員的報酬。
跟誰學的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打開各家知名在線教育公司的財報,相似的虧損后面跟著雷同的班課模式和推廣策略。
在俞敏洪看來,“判斷一個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是要有持續高效的需求,看客戶轉移的成本多高,續費可能性有多大,客戶連續用產品的可能性有多大。目前,資本是背后最重要的推手,一旦停止輸血,會哀嚎一片。”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近日也撰文表示,此時此刻,冷靜思考在線教育的發展,對資本、在線教育平臺以及教育行業發展都是有利的。一旦資本過度炒作在線教育,或者平臺過度追逐流量,都可能很快面臨“血本無歸”的局面。
“即使上市,踏踏實實做產品、優化學習效果和效率也是企業該有的狀態。只有這樣,不論上市與否,企業才有繼續留在‘牌桌’上的底氣。”黃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