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心財險開業以來,其保費收入逐漸上升。然而近年來,公司的償付風險加大與凈利潤持續低迷,似乎成為了公司發展的"頑疾沉疴",同樣也引起了市場與監管的關注。
據企查查統計的云詞圖顯示,近期"銀保監"一詞成為了安心財險媒體印象的高頻詞。
償付能力驟降超250%收監管函
安心財險在公司官網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5.09%。
然而,1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的一則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21〕1號)顯示,安心財險曾上報了一份《安心財產保險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10月償付能力臨時報告》,其2020年10月末的核心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5.7%,償付能力嚴重不足。
上述兩份報告的報告期相近,但償付能力指標卻驟降了超250%。對此,《投資者網》致函安心財險詢問短期內償付能力指標緣何驟降,公司收到后未作答復。針對公司償付能力的異動,銀保監會決定依法采取行政監管措施,提出三條"責令":即責令公司增加資本金、自接到該決定書之日起停止接受車險新業務、限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水平。
據公司官網顯示,安心財險于2018年11月23日發布變更注冊資本的公告,擬首次申請增資。隨后12月29日即獲得銀保監會的同意批復。時隔近兩年,2020年9月4日,公司再次申請增資2.15億元,引入新股東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如果成功獲批,注冊資本將變更為15億元。雖然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21〕1號中,銀保監會責令公司增資。但是截至目前,本次增資尚未獲批。
保費收入上升難掩凈利潤虧損
實際上,安心財險的償付能力指標"過線"似乎早有預兆。
自2015年12月31日成立以來,安心財險官網已發布了4份年報。據年報公開披露的信息顯示,2016年-2019年公司的保費收入分別為0.75億元、7.95億元、15.31億元和27.21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但公司歸母凈利潤卻始終處于虧損狀態,分別為-0.73億元、-2.99億元、-4.95億元與-1.06億元,未見明顯起色。開業至今累計虧損達到9.74億元。
根據安心財險2020年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的保費收入合計為20.25億元,凈利潤合計為-0.27億元,仍未擺脫凈利潤虧損的困境。
究其原因,對營業支出影響較大的賠付支出與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增加或可解釋。從2016年至2019年,安心財險的賠付支出已從-0.07億元上升至近10億元,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也從-0.08億元上升至9.69億元。在2020年前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對這兩項指標則并未提及。
與2016年的數據相比,2019年的保費收入漲幅達35.27%,但賠付支出漲幅超過150%,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的漲幅也超過119%,其主要營業支出的增速遠超保費收入的增速。
除了收支變化外,公司保費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有明顯變化。據年報顯示,2016年家財險占保費收入的首位,健康險與車險分別位列第五位、第六位。而2017年,車險躍升至首位。2018年與2019年,健康險則成為對保費收入貢獻的首位,車險居第二位。截至2021年1月20日,2020年年報尚未發布,前三季度報中未披露各險種的保費收入。如今銀保監會責令公司停止接受車險新業務,或將一定程度上造成對業務的沖擊?!锻顿Y者網》詢問安心財險如何看待凈利潤的變化,及如何應對車險停新的影響,公司未做回應。
保費投訴量連續兩季度被通報
據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在行政處罰一欄,安心財險頻遭點名。
2020年8月,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于2020年第二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指出安心財險的億元保費投訴量位居財險公司中第三位,為103.51件/億元。作為參考,財險公司該指標的中位數僅為4.50件/億元。
同年12月1日,銀保監會消保局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的保險消費投訴情況時,安心財險再次被點名。公司2020年三季度的億元保費投訴量為73.52件/億元。雖然環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遠遠超出財險公司的中位數6.22件/億元,受到銀保監會的持續關注。
此外,2020年12月18日,銀保監會消保局通報安心財險存在欺騙投保人的問題。公司在銷售"安享一生尊享版"產品時,在宣傳頁面顯示"首月0元"、"限時特惠 首月立減**元"等內容,但實際上消費者并未得到保費優惠,該事件所涉保單16879筆,公司獲得保費收入396.34萬元。消保局評價該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基本權利,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面對企業的償付能力、凈利潤虧損、消費投訴,以及監管點名等局面,安心財險面臨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未來,如何確保企業穩定發展?對安心財險而言,引入新股東正大制藥(青島)有限公司若獲批,也可能為公司發展打開新局面?!锻顿Y者網》將會持續關注。
關鍵詞: 安心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