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方正富邦優勢精選一年定期開放股票今日發布公告,因未能滿足基金備案的條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這是本月第三只募集失敗的基金,也是今年第20只募集失敗的新基金,而2019年全年募集失敗基金數量也為20只。公開信息顯示,新基金募集失敗多出自中小型基金公司,在行業資源逐漸向頭部公司集中的環境下,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環境愈加艱難。
年內募集失敗基金數量達20只
在方正富邦優勢精選一年定期開放股票之前,已有東興臻至債券、寶盈盈瑞純債債券、紅塔紅土盛新一年定開混合等19只公告募集失敗,涉及16家基金公司,其中東興證券、方正富邦基金年內均有兩只新基金募集失敗。
分類型看,二季度后債市震蕩債券基金收益大面積下滑,債券基金募集失敗案例迅速增加,年內已有12只債券基金募集失敗,其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9只、債券指數型基金2只;另有7只權益類基金和1只混合型FOF募集失敗。
無一例外,今年以來募集失敗的新基金均因募集期滿后認購戶數過少或未達成立規模下線,尤其是在權益類市場火爆的市場環境中,年內業績不佳的債券基金發行愈加困難,此外,數據顯示,存量債券基金在三季度甚至遭遇凈贖回4042.64億份,近六成基金遭遇份額縮水。
除募集失敗外,新發基金延長募集期和定期開放式基金延長開放期數量繁多,以中信建投山西國企債為例,該基金在10月28日、11月6日、11月10日三次發布公告延長開放期限,此外,9月份后也有二十只基金發布23次延長募集期或延長開放期的公告。
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環境日趨艱難
公開信息顯示,東興證券、寶盈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國融基金等年內有新基金募集失敗的基金公司九成以上為中小型基金公司,規模大多在百億元以下,有少數幾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甚至低于10億元。
以東興證券為例,該公司旗下東興臻至債券已經是今年第二只募集失敗的新基金,在今年5月份,東興鑫陽66個月定開也曾公告基金募集失敗,一年內連續兩只新基金募集失敗,在業內及其罕見。
不僅如此,在上半年如火如荼的發行市場中,東興證券旗下另外三只在發新基金無一例外均公告延長募集期。其中一只真是最后宣告募集失敗的東興鑫陽66個月定開,而上半年成立的東興中證消費 50 指數、東興鑫遠三年定開也曾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其中一只還是彼時備受市場熱捧的消費主題基金,彼時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新發消費主題基金爆款頻出,東興證券旗下消費主題基金延長募集確實讓人咋舌。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明星基金經理+好看的過往業績成為代銷機構推送新基金產品和普通投資者認購新基金的必備條件,而這也恰恰是眾多中小基金公司所不能具備的,雖然將公司發展方向放在了投研和權益類產品之上,但因不能引進“自帶流量”明星基金經理,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中小基金公司也只能聳肩一嘆。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基金產品設計同質化嚴重,且今年新基金發行市場異常擁擠,基金公司在在不少熱門品種上往往一擁而上,同一時期往往有幾十只新基金在發,最后的成立規模拼的往往是公司的渠道優勢,同類型基金成立規模差距明顯。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市場上百億規模以上新成立屢見不鮮,但也有如紅土創新醫療保險股票這樣0.1億元踩線成立的基金,且基金公司動用自有資金認購了該基金1000萬元,基金公司自由份額占總份額的99.05%,市場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與頭部基金公司相比,東興證券等眾多中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依賴機構委外資金迅速做大規模,但隨著機構資金偏好轉變和流行的新規施行,機構資金輾轉騰挪造成了眾多中小基金公司規模大起大落。
而2018年后,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渠道尤其是銀行門檻不斷增高,渠道在推薦新基金時更加青睞明星基金經理、優秀的過往業績、清晰的品牌辨識度,還有部分公募基金大佬離職創業成立的新基金也公司也因“流量明星”效應迅速做大了規模和影響力,而這卻成為很多中小基金公司翻不過去的一道“高墻”。(記者 常實 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