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連續下了多天雨的呼和浩特市終于迎來艷陽天。一大早,賽罕區榆林鎮河南村黨支部書記范前恒連陰了一周的心終于跟著太陽放晴了。原來,村委會早已成熟的40多畝山東蒜因陰雨天氣已經在地里躺了10多天。
當天10時許,記者來到河南村大蒜種植基地時,“隆隆”作響的起蒜機正在忙碌著,四五名村委會的工作人員跟在機器后面撿拾大蒜。走近地里,一股新鮮的蒜味撲面而來。
遠處,再有20多天就能成熟的10多畝馬牙蒜長勢正旺,手指寬綠油油的蒜苗堅挺在地里。揪起一串蒜苗,抖了抖泥土,范前恒將蒜頭舉到記者面前,半是心疼半是炫耀地說:“不是我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咱這蒜皮薄味鮮、顆粒飽滿、辣中帶甜,和市場上從外地進來的蒜味道就是不一樣。
昨天,已經有10多位市民自駕來村委會買蒜了。就是天氣不給力,影響了收蒜進度。蒜在地里待得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品相。”說著,范前恒將一顆白色蒜頭剝開,粉嫩整齊的蒜瓣著實令人喜愛。
據介紹,為了盤活鄉村土地資源,帶動農民在家門口致富,近年來,河南村努力發展“一村一品”經濟。2017年,村委會利用流轉土地率先種植起大蒜,當年大蒜獲得豐收后,村民們開始在自家地里小規模種植大蒜。
為了延長大蒜的保質期,村委會還建起了冷庫。今年,為了拓寬種植結構,提高經濟效益,村委會又嘗試種植起了朝天椒。“再有20多天,馬牙蒜就收了,8月初,朝天椒也成熟了。咱們先為群眾探路子,哪個品種能致富,咱們就帶動群眾種植那個。”范前恒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王利軍)
關鍵詞: 河南大蒜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