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泰康資產在官微表示,短期來看,各國救市措施使市場信心略微恢復,尤其是美國史無前例的紓困計劃及美聯儲無限量寬,緩和“美元荒”的憂慮。但由于海外疫情持續,多國經濟活動停擺,尤其美國失業率激增,短期仍將隨著不同消息面起伏,包括海外疫情是否能如中國的路徑獲得控制與新藥發展的所處階段,以及最新經濟、企業盈利數據和預期差、市場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預期,都將影響短期市場的波動程度。但從中長期的維度來看,港股在基本面、估值面和動能面都有其結構上的優勢。
在基本面上,在疫情的控制和復工上,中國目前都領先其他主要市場。另一方面,政策紓困更加積極有助于修復悲觀預期、對沖疫情沖擊。各國財政和貨幣政策都已用到極值,外圍流動性將十分寬松,政策效果終將反映。而中國相比外圍市場,目前政策余地更為充足。此外,和新興市場相比,港股在電商、在線游戲等受疫情沖擊較低的板塊,其權重較高,這也是吸引海外長線投資者開始關注中國股市的重要原因。
在估值方面,港股主要相關指數估值處在歷史相對低點,相對其他市場顯著折價。目前恒生指數市盈率僅約9.5倍,處于過去十年最便宜的第一個十分位。歐洲多數國家和日本國債已處于負利率狀態,迭加美國政策利率趨近零、無止盡的QE,港股股息深具吸引力,恒生指數股息率近4.1%。在全球債息持續下降的背景下,港股股息深具吸引,進可攻退可守。此外,若以板塊來看,港股的配息來源在結構上相對均衡,防御性、金融類和周期性企業對港股股息的貢獻大概各占三分之一,但例如俄羅斯這個比港股股息還高的市場,絕大多數的股息貢獻來自周期性的企業,如能源,在現在的宏觀背景下,這些能源公司是否能持續配息值得商榷。
在流動性方面,南下資金今年大買港股,尤其在三月市場大跌時更是持續買入,港股通這個結構上的優勢,是其他新興市場所沒有的,也因此,我們看到海外資金流出六周后在四月初后加速回流,全球資金低配中國已到極值情況,一旦市場信心持續修復,在美國持續QE、美元看貶下,海外資金流有望加倉新興市場,港股相對其他產油新興市場更具優勢。
泰康資產表示,疫情雖然對經濟增長有短期負面沖擊,但經濟基本面會提前反映到市場價格層面。海外疫情發展必須緊密跟蹤,而對應政策將成為關鍵變量,市場中期前景不宜悲觀,倘若全球疫情獲得控制,港股有望迎來反彈。(記者 蘇向杲)
關鍵詞: 泰康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