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解封當日上午,8輛滿載“湖北籍”果蔬及副食品的大貨車先后抵達廣州江南果菜批發市場,近200噸湖北農副產品將從這里走進廣州千家萬戶。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廣東省首次大規模采購湖北農副產品。湖北省農業事業發展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湖北小龍蝦銷往全國360多個城市,日銷量大增,超過650噸。
湖北是全國重要的魚米之鄉,優質糧油、蔬菜、食用菌、水果、茶葉、畜牧、水產等獨具特色,蓮藕、小龍蝦等許多優勢產品,更是在全國享有盛名,深受各地消費者喜愛。也因此,往年湖北省優質農副產品并不愁賣。
今年因受疫情影響,當地不少農副產品滯銷,銷量較往年大幅下滑。不少農民尚未摘去口罩,憂愁就爬上了眉頭,擔心今年的收成。為幫助當地農民“去庫存”,農業農村部兩次組織農產品產銷調度會,鼓勵大型采購商點對點采購湖北農副產品。電商平臺推出“湖北農產品特賣”等銷售專區,多省也紛紛響應,為湖北農產品“帶貨”。各方伸出援手,讓當地農產品滯銷現象有所改觀。
“幫一把”只能解一時之急,恢復產品供應的穩定渠道才是長久之策。疫情形勢好轉,更多的道路已解封,但重點疫區來的人員和車輛,未必就能暢行無阻。不認可“湖北健康碼”,看見“鄂”字牌車輛就警惕,種種現象已經在個別地方形成一道無形路障,以至于部分湖北貨車司機不得已選擇租用外省牌照貨車來運送農副產品。道路不夠暢通,不僅抬高了生鮮食品的傷損率,而且無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削弱了當地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路障要移除,心里的疙瘩更需要解開。湖北是重點疫區,當地農副產品會不會沾上病毒?倘若心里有這類疑惑,即使產品擺上了貨架,也難以放進消費者的菜籃里。但要看到,當前疫情已得到較好控制,湖北全省多項指標已實現“清零”多日。而且醫學專家也已多次科普:病毒需要在宿主(如人體)內才能成活,一旦離開宿主,不出幾小時就會死亡。因此,湖北農副產品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完全沒必要擔心。
明知無安全問題,仍對湖北農副產品心存芥蒂,更是需要正視的一種心理,應竭力避免下意識和無理由的禁忌,對疫區農副產品形成誤傷。化解重點疫區農民的燃眉之急,是另一種形式的馳援。要暢通道路和“心路”,給湖北農副產品一個依靠自身品質打開銷路的機會。(作者: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