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的畢業論文怎么辦
師生建議高校碩博士畢業生可先返校
“以前的同學都陸陸續續回到工作崗位了,就我還呆在家里。”家住內蒙古的暨南大學博士三年級學生王舒(化名)最近陷入了焦慮。她天天查學校官網,盯著學校的微博和公眾號,盼著能跳出來一條關于開學的通知。
對王舒來說,能否按時畢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返校做實驗的日期。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推遲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春季學期。由于學生來源廣泛,高校更是嚴格禁止學生返校。在很多高校,實驗室只對博士后和正式教職工開放,即使學生寒假期間沒有離開學校所在地,也無法返校干活。
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編寫的《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指出,高??梢栽诖_保安全的情況下,精準安排教職員工和學生分期分批有序返校。
多位受訪教師和畢業生表示,希望學校能考慮讓低風險地區的碩士和博士生特別是畢業生第一批盡早返校。
做不了的實驗,補不了的數據
“其他人現在耽誤兩個月,以后還有時間把這兩個月‘搶’回來。”廣西大學生態學博士研究生蔣德夢說,“但我們畢業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論文,就只有這么一點時間了。”
蔣德夢做的是鳥類行為研究。去年4月,他結束了項目的野外數據收集,進入數據分析和整理階段。大年初三,蔣德夢征得同意返校,邊隔離邊寫論文。
論文進度仍然不如預期——蔣德夢想和他的外籍導師面對面交流溝通,但這成了奢望。“做科研不是單打獨斗,很多時候是團隊作戰。但這個時候大家都不在一個狀態。”
相對而言,蔣德夢受到的影響沒有太大——他沒有實驗要補。
需要繼續做實驗的畢業生是受影響的“重災區”。生物、物理、環境甚至農林……大多數理工類專業,都需要實驗室或實驗田才能做研究。若春節放假前實驗沒有做完,或要補做實驗,無法返校就成了這些人論文完成路上越不過去的檻。
廣西大學博士研究生姚賢宇原計劃2月1日返校,為畢業論文再補一組實驗數據。
“起初推遲開學,我也沒覺得有什么,反正3月回校也能干完。3月初回不去,我想3月中旬回去也行?,F在眼看到3月下旬了,我就有些焦慮了。”姚賢宇自己也在廣西。其他人的流動并無障礙,生活已逐漸恢復常態。但作為學生,他只能原地等待通知。
2月初,王舒就向導師、學院提出了返校申請。但至今沒有回音。
她做的是地質研究,研究的前提就是有樣品、有實驗儀器。“前段時間我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一耽誤就是兩個月!”王舒在電話旁嘆氣,“都說初三、高三要中考、高考,但我們研究生的論文提交日期和答辯日期也在那擺著呀。”
碩博士畢業生能否先行返校?
王舒的導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憋了這么久,學生現在覺得,連在實驗室熬夜加班都是一種幸福了。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易建強表示,理工科研究生的研究高度依賴實驗室,返校日期一拖再拖,會影響他們如期畢業、如期工作。
“研究生已經是科研主力軍,是科研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和操作人。”易建強說,研究生的身份是學生,但本質相當于是科研人員,是科研團隊不可或缺的骨干。高年級碩博士研究生,更是導師的得力幫手。
受疫情影響,很多實驗室的科研工作暫停。“臨近畢業的高年級研究生為按期畢業在著急,低年級的研究生為實驗和論文也在著急,導師們則為科研項目更著急!”易建強向科技日報記者分析,我國博士研究生數量并不多,現在鐵路、民航和長途客運管控嚴格,安全性高,學生返校時風險很低;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通常都為研究生提供了較為寬敞的宿舍,居住條件較好。“他們也知道積極配合政府和學校的防疫工作,管理起來難度并不高。”易建強建議,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可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盡快分批次分階段通知研究生回校復學。
廣西大學正考慮讓畢業年級研究生第一批返校。
廣西大學林學院院長曹坤芳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三月初學院向學生收集過兩輪信息,畢業年級學生有實驗需求的,可以申請返校。他透露,學校計劃讓這批人盡快首批提前返校。“我們也會嚴格按照防疫要求,做好返校計劃,加強師生員工的健康教育。”曹坤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