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從春節不能走親訪友,到元宵節無法賞看花燈,眼瞅著,又要延續到即將到來的清明節……清明節將至,如何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緬懷祭掃,成為不少民眾關心的問題。
“4月4日就是清明節了,我注意到浙江、江蘇等地都發布通告暫停清明祭掃活動,咱們河南會有啥通知?”近兩三天,接連有讀者打電話詢問。記者了解到,目前,依據民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省民政廳已經起草了相關文件,正在按程序報批,導向就是在繼續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讓清明更“清明”。
市民故事:網絡祭掃已9年 今年她多一個理由倡導
“清明節快要到了,我跟往年一樣,繼續通過網上祭掃的方式緬懷父母。”71歲的鄭州市民霍淑珍說,2011年4月初,她在網上陵園完成注冊,從2011年清明節開始,就通過網絡祭掃緬懷父母,至今,已連續9年采用這種方式。
霍淑珍曾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周圍人習慣稱呼她“霍老師”,退休后,依舊熱愛學習的她與時俱進,上網、玩微信熟練程度不亞于年輕人,加上理念開明,得知有網絡祭掃的方式后,她欣然接受,沿用至今。
“注冊免費,上香、獻花、鞠躬,現實中能做的網上都可以呈現,還可以時常寫寫悼文,跟父母說說心里話,拉拉家常。”霍淑珍說,她曾在網上發布“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爸爸媽媽,我愛你們!”“清明時節寄相思”“爸爸媽媽,給我壓歲錢!”等多篇悼文,記錄無盡的思念,日后讀來,也是一種慰藉。除了清明節,這些年,每年大年初三、農歷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她都會通過網絡祭掃的方式緬懷逝去的親人,方便又環保,也能充分表達心意,她覺得“挺好”。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種緬懷方式,她曾把自己清明節網上祭奠父母的截圖發到微博上,兩小時點擊量超過6000次,很多網友點贊。
如今,作為社區教育志愿者的霍淑珍,正準備張羅跟社區經典誦讀班的老人分享網絡祭掃的體會。“如果有人愿意網上祭掃,我可以教他們如何操作。再說了,疫情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倡導網絡祭掃時又多了一個理由。”
疫情影響:多地已發布通告 暫停清明期間祭掃活動
受疫情影響,清明節能否外出祭掃成為不少人關心的話題。記者注意到,此前,我國多地已下發通知,暫停清明祭掃服務,倡導通過家庭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方式遙祭先人、慎終追遠。
以廣東為例,截至3月15日,深圳、汕頭、中山、肇慶等地發通知明確,全市暫停祭掃服務,倡導通過家庭追思、網絡祭掃、書寫寄語等方式緬懷逝者。此外,韶關市殯儀館暫停2020年清明祭祀活動。
為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祭掃工作,浙江、江蘇等地也發布通知暫停清明祭掃活動。浙江省的通知中明確,今年清明期間將暫停組織群眾集中祭掃、集體共祭、節地生態安葬儀式等集體性活動,倡導群眾疫情結束后開展現場祭掃;為滿足群眾的祭掃需求,浙江各殯儀館、經營性公墓、城鎮骨灰堂等殯葬服務單位將通過建立官網、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提供免費網上祭掃服務,使群眾可通過網絡祭掃祭奠先人。同時,殯葬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可免費敬獻鮮花等代為祭掃,鄉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可由村班子成員代為祭掃。
3月14日,民政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統籌清明節疫情防控與群眾祭掃服務管理,事關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要繼續扎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強群眾祭掃服務管理工作,制訂切實可行的清明節祭掃工作方案,報請當地疫情防控指揮機構批準后向社會公布,讓廣大居民群眾了解、理解并給予配合支持;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殯葬服務在線平臺,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積極開發推廣網上祭掃、預約祭掃、遠程告別等在線服務項目,開通殯葬服務機構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服務渠道,提供更加便民的殯葬服務。鼓勵通過網絡祭掃、網上時空信箱、小規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實地祭掃人數及祭掃活動聚集感染風險。
3月16日下午,記者獲悉,省民政廳已經依據民政部辦公廳的通知要求,起草了我省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相關文件,正在按程序報批,批準后及時向社會公布。據悉,非常時期,我省也積極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鼓勵通過網絡祭掃等方式緬懷逝者。
早在1月26日,鄭州市民政局下發的《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殯葬服務工作相關事宜的通知》中明確,從2020年1月27日零時起,暫時停止全市所有公墓、陵園、骨灰堂的群眾祭掃接待和殯儀館、殯儀服務機構的守靈及遺體告別服務,開展代祭服務,強化疫情防控。目前,鄭州市也已起草了清明祭掃的相關通知。正在按程序報批,批準后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
互動征集:疫情下的清明節 如何文明祭掃寄相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氣清景明,也是民間寄放情感的重要節日。疫情影響下,今年的清明節勢必與以往不同,如何既做好疫情防控,又通過適當的方式緬懷逝者、寄托哀思,成為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共同問題。
關鍵詞: 清明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