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扶貧車間復工難的背后
有關人士指出,關鍵要讓產業發展與農民工的利益聯結得更緊
原料短缺、人員無法到崗導致部分扶貧車間復工難,這也暴露出發展中的一些先天不足,不少扶貧車間從謀劃建設到運行管理,從扶貧效果到發展前景都不平衡。關鍵要讓產業發展與農民工的利益聯結得更緊。
近年來,多地扶持發展扶貧車間,為促進貧困家庭就業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眼下,不少扶貧車間已經復工,帶動了不少農民工的就業,并在戰“疫”過程中發揮著作用。
然而,《工人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扶貧車間卻因為缺人、短料,面臨復工難題。
缺人、短料導致復工難
在甘肅,這兩年累計發展了1982個扶貧車間,吸納農民工就業9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3萬多人。在扶貧車間就業的農民工月人均工資1600元至3500元,年收入平均達到2萬元以上。
今年春節后,甘肅省僅有237家扶貧車間陸續復工,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推動下,截至2月23日,復工的扶貧車間達到519家。到3月初,仍有近半扶貧車間沒有復工。
在日前舉辦的有關新聞發布會上,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周麗寧曾坦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甘肅扶貧車間原料短缺、人員無法到崗,導致復工困難。
一方面,疫情期間,因各地交通管制,許多來料加工型的扶貧車間,出現了原料進不來、產品運不走的情況,制約了扶貧車間的復產復工進度;另一方面,作為勞動密集型的“大產業、小車間”,企業需要大批員工,農民工則想選擇高收入的工作,這樣的用工“雙需”難題也制約著一批扶貧車間的復產復工。
一位曾在扶貧車間就業的農民工坦言,現在產品銷路不暢,企業將成本進一步壓低后,計件報酬也降低了,感覺干一天收入不比以前,因此沒有了復工的積極性。
暴露出一些先天不足
據媒體報道,甘肅扶貧車間復工面臨的難題,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扶貧車間復工難暴露出發展中的一些先天不足。”有關人士分析指出,一些扶貧車間從謀劃建設到運行管理,從扶貧效果到發展前景都不平衡,特別是在疫情過后會表現更為明顯。
甘肅省政協常委、甘肅省工商聯副主席柴紹豪曾對各地扶貧車間的發展狀況進行過調研,他分析指出,部分貧困地區盲目跟進,扶貧車間“遍地開花”,但未能正常生產,閑置率高。有的招商不精準,開工不久就關門,“有的車間管理不規范,存在隱患”。
甘肅省政協常委、蘭州工業學院副院長鄭小平認為,造成產業發展與精準脫貧“兩張皮”的原因在于,產業發展的轟轟烈烈,但貧困民眾參與度不高,也有的扶貧車間盲目跟風發展產業,導致“豐產不豐收”。
上述有關人士分析指出,關鍵要讓產業發展與農民工的利益聯結得更緊,在解決市場營銷、產銷對接、完善貧困地區物流體系上下功夫,避免簡單“給錢給物給牛羊”,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和反向約束機制,以增強農民工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新型消費帶來新機遇
連日來,針對扶貧車間復工難題,有關部門采取了諸多應急之策。甘肅省政府決定,發放用工補貼,對扶貧車間、合作社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本地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按每人3000元標準給予用工單位一次性獎補,穩定就業1年以上的,按每人5000元標準獎補。此外,還發放培訓補貼。
甘肅省工信廳緊急指導涉及東西部產業扶貧協作的定西、隴南等10個市州,積極探索“網絡搭橋”,啟動“2020年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走進甘肅”,主動謀劃本地區扶貧車間的產業合作項目,尤其是緊盯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產業鏈短板問題,針對性地開展項目合作。該省人社廳則會同交通運輸等部門,加強協作聯動定制專車,實施“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的“點對點”、一站式送達,提供靈活、高效的服務。各地人社部門下沉到基層村社,全程跟蹤服務,盡最大努力組織動員農民工重回扶貧車間。
有專家分析指出,這次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為扶貧車間的發展帶來新機遇。一些復工較好的扶貧車間都在爭上新型消費的“晉級列車”。在天水眾興菌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30多位農民工在生產線上忙碌而有序地采摘和包裝金針菇。在疫情期間“網購生鮮”火爆的帶動下,這家扶貧車間每天有100噸食用菌,穩定銷往蘭州、西安、銀川等地。農民工蒲瑞珍說,“不久前還擔心受疫情影響,今年要‘失業’了,誰知現在掙錢更多,一個月掙到3000元,還能照顧家里。”
正是看到扶貧車間新的機遇,甘肅省決定今年再新建1225個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34萬人,安排產業到戶扶持資金155.6億元。同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明晰扶持政策,強化監管服務,使扶貧車間運行更規范、增收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