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多家研究機構、科技公司和藥企都聲稱,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取得了進展或成功。
2月25日,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宣布,已經成功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口服新型防治制劑,該新型防治制劑以食品級安全釀酒酵母為載體,以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為靶點產生抗體。
2月24日,美國制藥公司Moderna宣布,已經成功研制出針對新冠病毒肺炎——SARS-CoV-2(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CTV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命名)的人體疫苗,將第一批疫苗送到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計劃在4月底之前對20-25名健康志愿者進行藥物試驗。具體的結果將在7月或8月公布。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個團隊近日也宣稱,他們基于一種“分子鉗”的技術研發了一種新冠病毒疫苗,下一步將進行動物試驗。
研發新冠病毒疫苗,既體現了人類早日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更是各國在科研和技術上的競爭。但以史為鑒,如果還是以過去的方式進行,可能留給各國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窗口期也就是幾十天,或許幾個月。
現在,研發疫苗有一哄而上的趨勢,得到大量研發經費支持。如2月24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向國會提交了一項25億美元的資金追加計劃,白宮管理及預算辦公室發言人塞梅爾稱,這筆資金中超過10億美元將用于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但如果未來幾十天疫情能得到遏制,或者新冠肺炎像SARS一樣突然銷聲匿跡,疫苗研發或許就會失去緊迫性。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暴發后,有一款疫苗在中國進入第1期人體臨床試驗,但疾病傳播的戛然而止讓疫苗研發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研發經費也難以支撐,科研人員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其他更為重大疾病的優先項,如癌癥疫苗研發。
疫苗和藥物研發是一個長期事業,時間一般為10年左右,經費約15億美元。研發技術的提高正在縮短這一時程,如不再采用傳統的滅活或者減毒病原體作為抗原研制疫苗,只依靠病毒基因片段或序列即可研發疫苗,由此削減時間、節約經費。總體來說,疫苗研究固然依賴技術突破,更需要持之以恒,機遇向來垂青有準備的人。
天津大學黃金海教授團隊表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疫苗研發,是因為多年來該團隊搭建并完善了以食品級安全釀酒酵母為底盤細胞的疫苗及其生物防控制劑研發平臺,形成了新型口服疫苗創制的體系化核心技術及優勢競爭能力。成熟的研發平臺使新冠病毒酵母疫苗菌株的獲得周期大大縮短。
同樣,Moderna公司能在短期內取得新冠疫苗研發的成果,除了技術提升如研發RNA疫苗,更重要的是過去他們一直在從事這類研究。Moderna公司曾經研發過寨卡病毒mRNA疫苗,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疫苗,既打下了在RNA疫苗研究領域的扎實基礎,又對于研發相似的冠狀病毒疫苗有相當多經驗,因而能輕車熟路找到研發的方向和可靠路徑。
因此,即便未來一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出現拐點,研發疫苗的工作也不能隨之突然中止或按下暫停鍵。只有做好長期鉆研的準備,養成未雨綢繆的意識,才有可能在疫苗研發上有所作為。其他的研究以及工作,莫不如此。
關鍵詞: 新冠病毒疫苗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