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人最熟悉的美食之一,不少鄭州人都有“早晨一碗胡辣湯”的習慣,那種麻辣、酸爽的感覺,甚至已經成為不少鄭州人的味覺記憶。
方江北的家人1991年便在鄭州開設的“方中山胡辣湯”,在此后30多年時間里,他們先后在當地開設了幾十家直營與加盟店,當地一些市民甚至會開車幾十公里,只是為了跑去喝一碗胡辣湯。
位于鄭州市紫荊山路與順河路交叉口的“方中山胡辣湯”總店,由最初只有20平方米的小攤點發展成為單店面積1000平方米,內設高檔雅間,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的三層飯店,也是其眾多連鎖店中最大的一家。
由于受到新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方中山胡辣湯”總店自從春節前閉店后,一直未能開業復工。春節后,方江北和家人便開始遞交復工的申請材料,最終獲準在2月21日復工開業。
但這次復工開業讓方江北陷入了一場始料未及的輿論風波。
火爆與輿情
21日上午7點多,方江北就按照事先的計劃去鄭州經開區辦事了,結果,事兒還沒辦完,他就接到了店里一個一個的催促電話:快回來吧,店里客人太多,被人發到網上了!
方江北一聽,就趕緊往店里趕。路上,他一直看手機。看著網上已經四處傳開的“方中山門口食客聚集”信息,他心里開始緊張了。
當天曾在現場的楊女士向第一財經1℃記者回憶了當時的場景:很多人在店門前排起了隊伍等著取餐,隨著不斷有食客和外賣騎手加入,隊伍很快就排到了數十米外。“方中山胡辣湯”總店所在的紫荊山是鄭州的市中心,周邊聚集了大量寫字樓和商務樓。
這種在平常絕大多數商家都求之不得的火爆場面,卻讓方江北陷入了輿論的漩渦。
由于處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這家店賓客爆棚的場景在網上引發熱議,其中不乏對店家與食客等各方的批評與質疑聲,一些網友甚至制作出“別為了方中山、負了鐘南山、去了岐伯山(注:指鄭州市為救治新冠狀病毒病人專門修建的歧伯山醫院)”的圖片發給親朋好友,奉勸大家不要去人流密集處聚集。
上午10點,鄭州市金水區人民路街道辦事處、金水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的官員也趕到了現場,要求原計劃于下午一點半閉店的這家“方中山胡辣湯”店,在當天中午前提前閉店,并盡快拿出更好的應對方案。
方江北說,為了這次恢復營業,其實他們也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譬如,春節后就開始了對員工的疫情培訓工作,并要求外地回鄭的員工,先進行7至14天不等的自我隔離,要求體溫正常健康方能上崗,同時,還到處委托朋友采購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酒精、消毒液、免洗液等防護用品,開業之前,這些物品店里都備得很齊。
即便如此,2月21日早餐店開業時,最終回店上班的員工也只有10多人,相當于日常員工的三分之一。這意味著,每個上崗員工要承擔的工作量,相當于日常的3倍。
面對洶涌而至的輿情,方江北沒有應對的經驗,他反復強調,復工是按照政府的要求、根據政府的計劃進行的。
此前的2月21日,鄭州市面對一些市民提出的購物、就餐不便難題,專門發布了《鄭州市商貿流通企業復工復業實施方案》,對包括零售類、餐飲類等企業的復工復業時間安排、復工復業基本條件、復工復業審核程序、加強日常疫情防控等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
隨后,包括“阿五黃河鯉魚”、“方中山胡辣湯”等在內的一些餐飲門店先后復工。不過,方江北顯然低估了胡辣湯這種河南特有的早餐美食在鄭州市民中的分量。
鄭州市人民路街道辦事處一位工作工作人員也在接受1℃記者采訪時說,與“方中山胡辣湯店”同時開業的,還有其它餐飲店,但人流量都沒像這個早餐店這么大。至于原因,他說,可能是因為胡辣湯本身就是早餐,用餐時間大多集中于早上,而其它餐飲店不涉及到早餐,雖然也有人流量,但卻不會這么集中。
改進與擔憂
首日開業出師不利,不僅讓方江北和他的家人提高了警惕,人民路辦事處、金水區市場監管局也感受到了壓力。
2月22日,由于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介入與指導,“方中山胡辣湯店”一大早就閉店,同時著手進行相應的改進與調整工作。
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復工首日的尷尬局面,方江北他們決定執行多項改進措施:對每名進店取餐的食客,均發放一次性手套、測量體溫、酒精消毒;店里也沒有了點餐服務,而是只準備了三種套餐并提前包裝好,食客到店即可取走,不需要做任何停留;增派人手維持秩序,指派5名員工負責食客排隊,排隊間隔 1.5米以上,并在顯眼位置專門放置喇叭循環廣播安全知識,提醒保持安全距離;營業時間也因為仍有三分之二的員工未能及時到崗被大大縮短了,壓縮為早上5:30到上午8:30。
23日,是“方中山胡辣湯店”開業第三天。當天,方江北在早上5:30開門營業時發現,人民路街道辦事處、金水區市場監管局和金水區城市執法局等部門工作人員已經早早在門外了,他們不僅在地面上以每1.5米為距離,貼上了顯眼的標識,還在指導和幫助現場員工做好取餐食客的隊伍管理。當天早上6點多,1℃記者趕到現場時發現,雖然店鋪前仍然排著長長的隊伍,但人群已不再擁擠,人與人之間保持著1米以上的間隔距離,整個隊伍秩序井然。而現場的工作人員,也在不斷用喇叭循環播放排隊注意事項,“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保持1.5米的安全距離....。。”的提示音此起彼伏。
現場剛取過餐準備離開的王先生說,他早上一共排了20多分鐘,之后就到了取餐的地方,報上選好的套餐、掃碼付錢后,工作人員遞過來一張票據,自己拿著票據到到另一張桌子前領取套餐,這個過程不到1分鐘。
回憶起這幾天的遭遇,方江北說,自己的心情“挺復雜的”。沒開業之前,想的是每天壓在頭上的房租、人工成本,現在開業了,又感覺各種風險,實在是太大,時刻都在擔心,“萬一有食客感染上了病毒,可咋辦?”
他說,自己甚至做好了再隨時關門的準備,“也想等一天(疫情)好了再開業,可能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啊。”不過,又想著既然復工了,就響應政府要求,不斷去積極整改,滿足食客們的需求。
這家店的復業風波引發的熱議與思考并未完全消散。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史璞說,一些民眾在連日的封閉措施后,心里開始出現急躁情緒,一些人開始放松警惕,甚至出現了盲目聚集、購物等報復性消費行為,這很可能會使得疫情防控存在安全隱患,這也提醒正在準備或已經復工的商家們,要時刻重視疫情防控,及時堵塞安全漏洞。同時,這起“胡辣湯”事件也在提醒一些政府部門,應針對商家復工及時完善應急預案,確保在出現突發事件時,能夠及時有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