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1家直銷企業被集體約談后,日前商務部已經暫停辦理直銷相關審批、備案等事項,正在積極會同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保健市場整治工作,標志著直銷行業正式進入“冰封期”。
“我們將全面梳理排查全國直銷行業情況,加強直銷企業管理,對發現的違法違規經營問題,將會同相關部門堅決依法依規處置,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和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近日表示。
“目前,市場上部分企業利用直銷從事非法活動,導致直銷行業亂象層出不窮。”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張大威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直銷行業違法違規問題主要集中在無證經營、產品粗劣、以直銷面紗掩蓋非法集資目的、非法掛靠與直銷牌照轉讓等方面。
實際上,直銷是具有合法地位的,但直銷的合法地位并不單純取決于銷售方式,核心點在于是否取得了國家許可,目前市場中打著直銷旗號的企業不少,但并非都是合法直銷。比如,計劃申報直銷尚未申請的“擬直銷”和已經申報直銷,尚未獲批準的“準直銷”均非合法直銷,有些企業利用直銷無需店面、無固定人員的特點,抱著“雖然違法、但無法查找”的心理打擦邊球,企圖搶先一步占領市場份額,實際已經涉嫌傳銷。
近年來,國內非法集資案件頻發,個別直銷公司也利用自身合法直銷地位參與其中,借助直銷無固定場所、無固定人員、可多層級銷售的特點,以銷售理財產品、包裝上市等為噱頭,公開吸收資金,承諾保本付息,從事非法集資勾當,破壞金融秩序。
高峰還表示,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將推動完善直銷相關法規制度,與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嚴格規范市場準入,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直銷行業監管體制,建立直銷企業和主要從業人員信用黑名單制度,加大違法失信的成本,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同時,針對不同領域建立側重點不同的監管機制也很必要。“直銷行業中的企業經營范圍或主打產品不同,可根據其產業性質分別對待。例如,排名靠前的直銷企業中大多是以化妝品、保健品為主打的企業,這些產品的效果本身并不是很明顯,需要長期使用才能有效,所以在對這些企業監管時應側重產品質量、產品效果、宣傳內容等方面;對于食品加工等企業則應側重食品安全,應根據工商、稅務、食品安全、司法等機關的職能建立快速查處監管機制。”張大威建議。此外,行業進出制度也須明確規范。
在張大威看來,直銷行業的良性發展不能完全依賴立法。“市場信用對于直銷行業的重要性超過一般企業,國家首批直銷許可的授予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市場信用作出判斷。因此,信用體系的建設對于直銷行業就顯得格外重要。”張大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