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新房發生沉降 開發商代表不建議繼續居住
八達嶺孔雀城業主如何維權
由于房屋主體不斷發生沉降、房屋交付后無法正常居住,經與開發商交涉近兩年未果,八達嶺孔雀城多名業主近日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反映:八達嶺孔雀城的開發商承建房屋存在質量問題且后續處理不力。
據了解,八達嶺孔雀城項目由京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隸屬于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業主反映,沉降的房屋主要集中在孔雀城三期,其中以靠西、北面的房屋問題最為嚴重。記者現場看到,發生沉降的房屋地面大都已經變形,墻面、地面裂縫眾多,墻面撕裂嚴重處甚至能塞進半個手掌。
“我們找過開發商協商,但到現在開發商也沒有拿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問題就一直拖著。”孔雀城三期21棟的業主劉建杰說,“我們希望得到一個說法,更想知道的是:我的房子還能住嗎?”
2018年12月28日,帶著疑問,十多名沉降房屋的業主代表來到八達嶺孔雀城的客服中心,再次和開發商代表、京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八分公司客服經理沈中亞坐在一起,就沉降房屋的解決方案進行溝通協商。
溝通中,沈中亞承認房屋主體出現問題并表示公司正在積極采取補救措施,“有三條路徑,包括維修、退房或換房……在三個方案中,公司原則上以維修為第一解決方案。”至于解決的時間,沈中亞表示無法確定,“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從個人角度來說,不建議您繼續居住。”他說。
“墻上的裂縫能塞進半個手掌”
自打2013年簽下房屋預售合同,劉建杰幾乎每周都會抽出時間,驅車八十多公里,從北京來到河北省懷來縣的八達嶺孔雀城三期建設工地,看一看自己還在施工中的房子。按他原本的打算,等新房建成后,一家人就能在夏天來這里避暑。但現在,他不得不冒著凜冬的寒風為房子奔走。
“剛開始是十幾條裂縫,下一次發現了二十多條,再到后來就‘數不清了’。”劉建杰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由于房屋主體還在沉降,裂縫也就不斷在變深、變多,他也不敢進行裝修,以至于到現在也沒有入住過一天。
劉建杰說,此前,開發商請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對他的房屋進行過檢測,沈中亞告訴他檢測結果是“C級”。按照《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50292-2015)的規范,“C級”意味著房屋“應采取措施,且可能有極少數構件必須及時采取措施”。不過,沈中亞拒絕提供給他檢測報告全文,他也沒看到關于自己房屋的具體檢測結果。“他們來維修過幾次,就是在墻上涂涂抹抹,一段時間后又裂開了。”
于是,“維權”幾乎成了劉建杰和八達嶺孔雀城開發商的主要聯系,同時被聯系起來的還有原本并不相識的八達嶺孔雀城聯排別墅三期的十余位業主。在他們的新房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房屋開裂和沉降問題。
韓冰家里地下室的門如今需要兩個成年男人花費不小的力氣才能打開,有時甚至還需要再踹幾腳。通往地上花園的門已經被擠壓變形,完全打不開了。
她的房子在八達嶺孔雀城三期聯排別墅36棟西邊,是問題最嚴重的房屋之一。2016年7月份,一場大雨過后,韓冰發現房子開始出現裂縫,便向開發商和物業反映問題,填寫了報修表單后,“維修工人用水泥和涂料把裂縫抹上了”。但是墻壁和地面上的裂縫并沒有因此消失,到2017年7月份左右,韓冰家至少經歷了三次維修,不同顏色的水泥痕跡像幾塊補丁,貼在不斷開裂的墻上。
“現在家里上上下下的墻,包括剪力墻在內,沒有一塊沒有裂痕的”,韓冰對記者說,最長的一條裂縫在和隔壁房子共用的墻上,從地下室連到二樓;而最大的一條裂縫有三根手指寬,可以塞得進成年人的半個手掌。
更令她擔心的是造成房屋裂縫的沉降問題。知道房屋可能存在建筑質量問題后,韓冰特別留意了房子的沉降速度,2018年3月份,她在地下室的一棟外墻邊留下了記號以便觀測,到現在,她發現房屋的下沉距離約為6公分。
據業主們統計,目前已出現開裂及沉降問題的房屋基本集中在三期的21棟、23棟、33棟、35棟、36棟以及37棟,其中,靠西邊的房屋因為離山坡邊緣更近,問題更為嚴重。開發商對個別房屋進行了質量檢測,但不愿向業主提供全部文檔,而是分頭將節選發給不同的業主。對此,沈中亞表示,檢測報告是公司進行下一步維修工作的前期準備,“暫時沒有義務向業主提供。”業主們歸納了信息,發現21棟、35棟及37棟的地基被描述為“C級”,韓冰家所在的36棟“尚未進行檢測”,其余房屋情況不明。
“多次維權后,打了兩排護坡樁”
墻壁剛出現裂縫時,大多數業主并沒有太當回事。2016年北京7·20大雨將這一切都暴露了出來。
“大雨之后,我家的整個地下室都被泡了,水深大概達到了十厘米”,35棟業主秦飛告訴記者。而據韓冰統計,她家的房屋漏點達到26處,“就像水簾洞一樣”。大約十余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漏水和開裂問題,經集體維權和協商,開發商承認建筑上存在問題,并承諾將對有問題的房屋進行統一維修。
韓冰家墻壁裂縫上的第一層“補丁”就是在這個時候打上去的。修補之后,漏雨止住了,但沉降問題卻逐漸嚴重了。韓冰發現,房屋開始出現明顯下沉,“地下室的地都變斜了”,裂縫也越來越多。據業主們介紹,居住在37棟西邊的業主是建筑行業的從業者,意識到可能是地基出了問題,他就不斷地向開發商討要說法,也讓越來越多的業主注意到房屋的質量問題。
2017年5月,天氣轉暖以后,開發商進行了護坡工程,在聯排別墅西側,從37號樓起打下了兩排護坡樁。2018年12月28日的溝通會上,有業主詢問了打護坡樁的原因,沈中亞表示,護坡樁是為“鞏固區域內的水土”而建。
被問及三期房屋出現沉降的原因,沈中亞并沒有直接回復,他只說明了二期的情況,二期園區內使用的是回填土,且施工時未做排水設施,在暴雨的壓力下,積水向下滲透,含水量過高致使土層產生不均勻下沉,開發商因此后期重新做了排水設施。但沈中亞強調,八達嶺孔雀城項目“在設計和施工上均符合國家規范,并不存在缺陷”。
而在業主們看來,這是開發商“明知道質量有問題采取的補救措施”且這些補救措施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雖然修了護坡樁,但房屋仍在繼續明顯下沉。“2018年7月剛修好的路,現在看,裂痕也已經十分明顯。”韓冰說。
業主們陸續找開發商溝通協商過幾次,開發商承諾將對所有出現問題的房屋進行重新加固,但直到現在,秦飛等人也并沒有等到加固地基的維修。此時,距離大多數業主踏上“維權”道路已經過去了兩年多。
2018年12月28日,在近兩個小時的溝通協商中,針對業主們最關心的房屋沉降問題,沈中亞表示,“有三條路徑,包括維修、退房或換房。公司可以在近期內提供維修方案,和各位業主的訴求進行溝通”,至于換房或退房,業主需要提供相對具體的方案,再和開發商進行協商,“在三個方案中,公司原則上以維修為第一解決方案”。對于具體解決的時間,他表示沒法確定。
同時,沈中亞說,公司承諾,從各家業主發現問題之日起到“事情處理完成”,提供不低于5000元/月的安置費用;已簽訂裝修合同,但因房屋沉降問題,無法進行裝修的,公司將承擔實際發生的違約金。
“他們還是拖(時間),也沒有具體的文件,只是口頭承諾,每次協商都是這樣。”秦飛對于這次的溝通表示不滿意,“還是沒有實際進展”。
另外,當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向沈中亞表明身份以及采訪需求時,他表示“本人拒絕接受媒體的一切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