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世紀廣場附近的華聯生活超市關門了,聽說里面的貨物遭瘋搶,大家拿著購物卡卻買不到商品。”“家里的購物卡還沒有用完,難道在駐馬店經營這么多年的老店真關門了?我們該怎么辦?”……幾天來,本報新聞熱線2830110持續接到市民的反映。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駐馬店世紀廣場附近的華聯生活廣場對此事進行了采訪。
市民反映:商品遭瘋搶后超市關門
“我假期回了趟老家,回來想要買些生活用品,發現華聯超市大門緊鎖。”10月7日下午,市民陳先生對記者說。
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家住在市解放大道中段,因為60多歲的母親來他家里幫忙帶孩子,為方便母親購物,他專門在家門口附近的華聯超市買了購物卡。
“在老家的時候,我看到網上瘋傳華聯超市關門、眾人瘋搶超市商品的事情。”陳先生說,他也感到很慌張,因為前些天他給母親辦了一張500元的購物卡,才沒用幾天。如果這個事情讓勤儉的母親知道,她一定非常著急。
后來,聽說華聯超市發了聲明,表示是有人惡意散布謠言。“心里還是有些忐忑,回到市區第一件事情就是來超市看看。”陳先生說,讓他緊張的是,位于世紀廣場東側的華聯超市大門緊鎖,解放大道中段的華聯超市也換了老板。
幾天來,與陳先生一樣擔心的還有不少市民。“10月3日,我到華聯超市購物,聽到大家都說華聯超市可能要關門。”市民李女士說,當時她看到超市的貨架上商品已經很少了,持卡的市民都在挑揀貨架上的商品。
“商品都被搶空了,難道真的要關門了?”李女士心里陡增疑惑。她說,當時大家都說,擔心超市一旦關門,購物卡肯定沒有用處,所以瘋狂搶購。
記者調查:超市關門,貼有告示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市解放大道世紀廣場東側的華聯生活廣場,發現這里大門緊鎖,透過玻璃門,看到里面有貨架和部分商品。玻璃門上貼著兩份告示,不時有市民過來看個究竟,又無奈地離開。
記者看到,其中一份公告上寫著:因為個別人員的惡意鬧事、散布謠言,使顧客聽信謠言,造成恐慌,引起了顧客在華聯超市生活店的擠兌式搶購商品,造成超市內秩序混亂,商品無法補充。為了保證企業穩定和安全,以及持卡顧客的財產安全,華聯超市生活店決定暫時停業三天,組織商品,整理賣場。
另外一張公告上寫著:一、對造成此事的肇事者,我公司已向公安部門報案,要求依法追查鬧事和造謠者,還顧客和企業一個公道。二、因這次搶購風波屬于突發事件,我公司因準備不足造成商品不能及時補充,使一些顧客無法購買到商品,在此特表歉意。三、華聯超市生活店已經在此經營10年有余,一直經營正常,敬請廣大顧客勿信謠言,公司正在積極準備貨源,確保顧客正常購物。該公告時間為2018年10月6日。
“這到底是咋回事?超市說停業三天,那我們等三天后來看個究竟。”在現場,不少市民說,到底是有人造謠,還是另有隱情,希望相關部門能調查清楚,不能讓消費者吃虧。
昨天,記者又來到市解放大道中段華聯超市購物中心,發現這里已經換了主人,一些新的商家正在上貨。記者在大廳內看到一份告顧客書,上面寫著:因經營調整、品牌轉換,您所持有的原華聯超市購物卡、會員卡等可依據使用說明在華聯超市生活廣場店、華聯黃淮學院店繼續使用。
超市負責人:這是有人造謠引起的
“這是一家賣肉商戶造謠造成的,在不明真相的市民之中瘋傳。”10月7日,駐馬店華聯超市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從9月29日起,一商戶打出條幅開始造謠,說老板跑了,企業垮了。造謠持續到10月2日上午,便開始有不明真相的持卡市民瘋搶商品。很快,到10月3日,位于駐馬店世紀廣場東側的華聯超市內的商品被搶完,超市馬上補充貨物,但很快又沒有了。他們希望供貨商繼續補充貨物。但看著瘋搶的顧客,供貨商也被瘋搶現象嚇住了。
“10月3日,我們到公安部門報案,要求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該負責人說,造謠者必須出面解釋清楚此事。
10月5日,有顧客到超市后發現貨物少,情緒激動與賣場的營業員發生沖突,其中兩名營業員被罵被打。“當天晚上,員工不愿意再繼續上班,說顧客的情緒根本控制不了,他們的安全沒有保障。”負責人說,10月6日起,該店只好先關門。目前,他們正與營業員以及相關部門協商解決此事。
“至于市解放大道中段的華聯購物中心店,合同已經到期,關門屬于正常現象。”該負責人說,他們已經提前告知了顧客。
“華聯超市從2006年在駐馬店經營,信譽一直很好。”該負責人說,這起事件實在太突然,讓大家沒有想到。
相關部門:已經接到報案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采訪了市公安局胡廟派出所。“10月3日,我們接到超市向派出所打的報告。”一名執勤民警說,當時他們接到反映說,超市遭人造謠和詆毀,當天,此事就引起了派出所領導的高度重視,并專門到超市內調查。持卡市民可繼續關注此事,根據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
“不管是什么原因,如果超市真的關門,我們消費者該怎么辦?難道就該自認倒霉嗎?”市民陳先生說,現在,大家都害怕了這種拿著卡無法消費的事情。
“我們正在聯合轄區工商部門調查相關情況。“7日晚上,記者就此事采訪了驛城區消協秘書長許寶明,他說,他們也接到消費者因為持卡無法購物的反映投訴,已經將投訴轉到轄區工商所予以具體調查核實。如果商家真的停業,應該退還市民購物卡中未消費的金額。如果消費者遇到不予退款的情況,可以到轄區工商所進行登記。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商家累計欠消費者購物卡內錢數額較多,超過5萬元,工商部門將依法移交公安部門處理。同時,工商部門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使用預付式消費卡(券)時應特別注意,以便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是不是商家在玩‘套路’,為了清理貨底,想到了關門促銷的辦法?”“如果真關門,我們該找誰討說法?”“我們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關門,不能讓購物卡廢了。”記者在采訪時,不少市民說起此事很擔心。本報也將繼續關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