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少不了遇上一些婚宴、滿月宴、喬遷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宴席檔次提高,份子錢也水漲船高,少則幾百,多則上千。“隨份子”壓力大,不少人直呼“錢包受不了”。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6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 45.4%的受訪者最近兩個月隨了3~5次份子錢,84.8%的受訪者坦言份子錢讓自己有壓力,47.5%的受訪者將“隨份子”看成維持人際關系的方式,43.6%的受訪者認為不能憑禮金多少定關系親疏。
45.4%受訪者最近兩個月隨了3~5次份子錢
湖北武漢姑娘王清(化名)在北京工作,春節前兩周,老家的發小結婚,她請了年假回去,隨了2000元份子錢。“加上來回機票,參加這次婚禮一共花了我4000多元錢。”王清感嘆,這個月要“吃土”(網絡用語,夸張地描述連飯都沒錢吃只能吃土——編者注)了。
聶英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有一次過節回老家,恰好遇到兩名同學結婚,就各隨了500元份子錢。“我在家就住幾天,不想被婚禮占用時間,又抹不開面子,只好托人帶了禮金過去。一個周末就開支了1000元。”聶英坦言,他其實已經很久沒有聯系過這兩名同學了。
調查顯示,45.4%的受訪者最近兩個月隨了3~5次份子錢,49.4%的受訪者隨了2次及以下,5.2%的受訪者隨了5次以上。59.4%的受訪者隨過金額最高的份子錢為500元~1500元,19.8%的受訪者為1500元~3000元,15.6%的受訪者為500元以下,5.2%的受訪者為3000元以上。
剛剛參加工作的王明(化名)曾一個月收到8份來自同事和同學的請帖,他去了5場宴會,“隨份子”總共花了3000多元。“一個月的獎金都不夠這些份子錢。”王明說,“當時最好的哥們兒結婚時,我和同學保持一致,給了1314元,是迄今為止金額最高的份子錢。之后,我節衣縮食了好長時間”。
“金額很高的份子錢會給生活帶來壓力,尤其是對于還沒有正式工作的學生來說,隨一次份子可能把一個月的生活費都墊進去。”聶英感嘆。
調查中,84.8%的受訪者坦言份子錢讓自己有壓力,23.7%的受訪者直言有很大壓力,僅11.3%的受訪者表示沒壓力。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表示,現在份子錢水漲船高,一些人會感覺壓力大,可如果出得少,又會覺得沒面子,就形成了一個兩難的局面,有時候參加喜宴反而成了負擔。
43.6%受訪者認為不能憑禮金多少定關系親疏
“如今,‘隨份子’成為人們在忙碌生活中維持人際關系的一種簡單手段。”某國企單位行政人員周小衡(化名)對記者說,平時比較忙的人,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經營與普通朋友的關系,而喜宴為大家提供了聚會的機會。
調查中,47.5%的受訪者將“隨份子”看成維持人際關系的一種方式,46.5%的受訪者認為是一種傳統習俗,40.7%的受訪者借此表達美好祝愿,40.0%的受訪者坦言隨禮太多,盼望有一天能補回來,18.7%的受訪者認為能免除送禮物的麻煩,15.7%的受訪者認為“隨份子”可以減輕對方辦酒宴的負擔,是一種經濟支持。
“現在份子錢大都是500元起,上不封頂。”聶英舉例說,“同學結婚,大家隨禮前都會互相溝通,有人主張多給,平均金額就被抬高了。”
“有些幾年沒聯系的同學,會突然發來一張請帖,或直接把我拉到婚禮籌備群中。有的婚禮我不能去參加,最后禮貌性地發了紅包,卻總感覺不那么開心。”王明直言。
調查中,70.7%的受訪者直言如今份子錢有些變味了,數額越來越高,喜事反而惹人憂,26.0%的受訪者則認為生活水平提高了,份子錢增加很自然。
“‘隨份子’的初衷是讓大家都高興,隨多隨少一要看自己的經濟實力,二要看你對對方的心意。”周小衡認為,如果經濟壓力大就沒必要為了面子多隨錢,如果正好寬裕,與對方關系好,多隨點也沒什么。“也可以再送一些小禮物,我曾給同學滿月的小孩買金鐲子,這比直接給錢更能表達心意”。
調查中,58.1%的受訪者希望隨份子能根據個人經濟能力來,40.1%的受訪者則認為應與他人橫向比較后定數額。
43.6%的受訪者認為不能憑禮金多少定關系親疏,19.9%的受訪者則認為數額代表了雙方關系親密度。
“如今婚宴、滿月宴等往往很隆重,場館租金也屢創新高,有的甚至高達十幾萬元,主辦人也有壓力。”張寶義指出,“隨份子”的習俗源遠流長,但當下一些過于隆重、過于攀比的現象并不值得提倡。“主辦人應本著節儉、不鋪張浪費的初衷來辦喜宴,人們也應該用平常心對待‘隨份子’這件事。送小禮物這種淳樸、真誠的祝福方式就很好,能讓更多親朋好友參與,而且可比性弱,受邀者可以愉悅地表達自己的心意”。
受訪者中,來自一線城市的占29.4%,二線城市的占44.1%,三四線城市的占20.9%,縣城、城鎮的占4.5%,農村的占1.0%。00后占1.3%,90后占24.0%,80后占52.7%,70后占17.2%,60后占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