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張安
10月9日,臻和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了經修訂的整體協調人公告。
公告顯示,臻和科技董事會于10月8日委任招銀國際融資有限公司、中信里昂證券有限公司為整體協調人。至此,臻和科技的整體協調人增至四家,另外兩家為中金公司和美林證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位資深行業從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港交所今年修訂了《上市規則》,要求上市公司在承銷商中選擇并委任整體協調人。其認為,港交所要求公司委任整體協調人的要求總體上可以提高保薦人的工作質量。
此前不久,臻和科技曾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中金公司及美銀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公司在預后及監測領域市場份額較高
公開資料顯示,臻和科技成立于2014年,定位于創新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領域,在早期檢測、治療選擇、預后及監測三個癌癥治療領域都擁有產品、服務組合。
目前,臻和科技擁有20項商業化產品及服務,其中IVD產品1款,LDT服務16項,IVD設備和軟件產品3項。另有18項在研管線產品及服務。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1年,臻和科技占有國內預后及監測市場份額高達36.8%,公司屬于是微小殘留病灶(MRD)技術主導的預后及監測賽道的行業龍頭企業。公司在2020年11月推出中國首個用于肺癌商業化MRD檢測服務GenecastMRD–Lung。
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臻和科技分別為20585名、27304名、15257名癌癥患者提供了診斷及檢測服務。
從臻和科技的產品布局方面來看,公司擁有基于NGS(英文全稱:NextGenerationSequencing,又稱為二代測序或高通量測序)的檢測,同時還自主開發了針對多重免疫組化、數字病理學等檢測和服務。另外,臻和科技還通過License in、收購等方式引入MammaPrint、Immunoscore、Tissue of Origin產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從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臻和科技在預后及監測領域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從其產品布局來看,公司已將診斷產品的應用拓展至癌癥治療全周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業務覆蓋的患者范圍,同時增加了商業競爭力。
市場方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21-2030年,中國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潛在市場規模將從2712億元增至5611億元。基于NGS指導的治療藥物選擇檢測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將從13.4%升至68.7%。
從業務細分市場來看,預計到2030年,“治療選擇”市場規模達456億元;“預后及監測”市場規模達1942億元;“早期篩查”市場規模達3213億元。
上述從業人士指出,根據臻和科技目前的市場占比,遠期來看,公司的市場空間巨大。
在手資金或不足產品研發所需
雖然遠期來看市場空間巨大,但目前來看,基于NGS的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行業在中國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招股書指出,目前國內的主要從業公司,均是成立于過去十年之內。
具體到臻和科技科技而言,公司目前仍未實現正向盈利。
招股書指出,公司2020年、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營收分別為3.04億元、3.93億元以及2.07億元。利潤方面,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于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臻和科技凈虧損分別為5.81億元、4.07億元及1.88億元。
對于公司的虧損情況,臻和科技表示,幾乎所有的經營虧損都是來自研發支出、銷售成本、運營開支以及行政開支。
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37億元、1.76億元及1.02億元。招股書指出,公司預計未來將持續投入大量人力及資本資源以開發產品和服務,并增強推動在研產品及服務的技術。
對于尋求上市的原因,臻和科技指出,公司現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可能不足以令公司完成用于擬定用途的所有現有在研產品及服務的全部全球開發或上市。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臻和科技手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4億元。
對于此次IPO募集資金,臻和科技指出,部分資金計劃用于核心產品Genecast IVD–KNBP的進一步研發、銷售及營銷活動。另外,部分資金將用于其他產品的供應,以加強公司的產品及服務組合;投資于技術用于增強核心競爭力,用于加強公司商業化能力以及運營資金和一般商業用途。
(編輯 上官夢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