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從源頭推動污染治理、改善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南寧市境內有郁江、紅水河、右江等多流域岸線,面對眾多排污口,如何高效推進排查工作,把好入河“閘門”?
8月25日,記者從南寧市生態環境局等有關部門了解到,從今年5月起,南寧市啟動了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入河排污口排查,目前已排查河流岸線470多公里,排口溯源率達100%。在今年7月舉行的全區水生態環境質量分析會上,南寧市作了典型經驗發言。
多部門協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南寧市生態環境、住建、水利等多部門共同參與排查,并協調流域范圍內的相關單位參與,屬地責任單位和相關部門現場跟蹤指導、防止錯漏,累計出動排查人員100多人,涉及市政給排水、物探、環境工程、測繪類等各專業技術人員達73人。
既用高科技,又用“笨功夫”。在排查過程中,找清源頭,明確責任主體是關鍵。南寧市借助科技力量,強化“技查”。投入水質流量監測設備、溯源調查和檢測設備等各類設備20臺套。針對疑似問題點位,利用管道機器人、管道潛望鏡等,全線路排查問題,直至找到問題源頭。同時,工作人員腳踏實地徒步排查,做到“三個不放過”。淹沒排口不放過——對于被河水淹沒或半淹沒的排污口,通過在上游探查有條件的采樣點位、開啟檢查井進行采樣檢測。溯源難度大的排口不放過——對于管徑相對較大且存在跌水的箱涵,采取人工入箱涵的方式,確定箱涵中接入管線數量以及收水、排污、排水情況。“消失”排口不放過——“十三五”期間,南寧市通過新建污水處理廠及管網等措施控源截污,大部分排口均已截流消失,在現場排查中,技術人員逐一進行現場核實,并現場印證排口截流情況及截流去向。
建立名錄“一口一檔“,分類整治“一口一策”。此次排查中,南寧市累計對526個有水排污口開展水質監測,結合南寧市數字地形圖、地下排水管線圖、三維影像圖等多種數據源,建立關聯分析,對287個水質超標的排污口進行分類整治,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并形成流域水功能區、國控斷面、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信息“一本賬”“一張圖”。
據了解,下一步,南寧市將在排污口“查、測、溯”工作的基礎上,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的要求,明確整治目標和時限,組織開展整治。同時,結合此次排查經驗作法,推進建成區外重點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快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強化流域風險管控,守好綠城南寧入河“閘門”,不斷改善主要流域水質,確保生態環境安全。(記者 余鋒 通訊員 農姁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