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日,今年已有百余家A股公司進行會計差錯更正。上海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部分公司將出現會計差錯歸咎于工作人員失誤,而證監會立案調查、交易所多次追問,也促使部分公司倒查發現會計差錯。
“外界看到一家公司披露會計差錯更正公告,背后其實監管部門已在發揮作用?!鄙虾視媽W院上市公司年報研究中心主任葉小杰認為,除了會計規則調整等客觀因素,不排除部分公司在退市常態化背景下,將財務造假“修飾”為會計差錯來規避相關責任。
(相關資料圖)
工作人員失誤成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已有5家A股公司明確:“因工作人員失誤或疏忽,而被動進行會計差錯更正?!?/p>
以ST星源為例,公司多家子公司在7月進行了會計差錯調整。其中,ST星源對子公司星源物業持有聯營企業中環星苑36%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但是對于2018年中環星苑其他權益變動虧損2046.33萬元,未按持股比例進行權益法核算,ST星源對此差錯需要進行更正。
“上述會計差錯問題反映出,公司及其所屬公司相關會計工作人員,在專業勝任能力和執業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缺陷?!盨T星源獨立董事認為,公司后續應加強對會計工作人員的日常業務培訓,必要時通過招聘新員工等途徑,提升會計工作人員的執業水平。
知名財稅審計專家劉志耕認為,在會計信息造假沒有頻繁出現之前,會計差錯主要是人為非故意差錯造成,但是近年來,人為故意造成的會計差錯也越來越多。
一家公司以工作人員失誤為由進行會計差錯更正,到底該會計差錯是否有意為之,目前尚且難以判定。不過,ST星源6月30日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公司因前期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事項,證監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區分財務舞弊與會計差錯的關鍵,是管理層是否主觀故意實施相關行為,進而導致財報失真?!比~小杰認為,一家公司出現會計差錯并歸咎于工作人員失誤,之后又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說明監管部門從“實質重于形式”的角度認為有必要進一步調查,從而維護資本市場秩序。
監管追問暴露問題
由于會計差錯認定的專業性,不少公司暴露相關問題,監管部門起到了重要作用。
3月31日,*ST奇信收到證監會《立案告知書》,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4月19日,*ST奇信公告稱,公司財務總監劉松以個人原因已遞交了書面辭職報告。
隨后,*ST奇信進行自查以及必要核查發現,在2021年之前的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減值及款項收付方面,公司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公司更正上述前期會計差錯,需調整2017年至2020年合并及母公司財務報表應收賬款、合同資產、應付賬款、營業收入等科目。
不過,在*ST奇信召開董事會審議上述事項時,獨立董事趙保卿投了棄權票。趙保卿認為,*ST奇信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原實際控制人關聯人疑似非經營性資金占用被經偵立案偵查,至今均尚未有結論,直接影響公司2021年年報等相關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進而影響前期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的準確性。
此外,交易所多次問詢令部分公司產生警覺,對問詢事項進行了逐項落實。5月27日,ST中基收到深交所出具的2021年年報二次問詢函,公司隨即組織相關部門落實相關事項,認定債務人李聯及其控制公司具有相同的風險特征,對李聯采用新的預期信用損失率單獨計提壞賬準備。
“監管部門通常會結合會計差錯的性質、范圍、影響等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葉小杰表示,從當前資本市場監管來看,信息披露成為重中之重,上市公司需保持敬畏之心,依法依規履行各項職責。
子公司爆雷防不勝防
相比工作人員失誤,深市T公司的會計差錯令人防不勝防。
4月,T公司披露的《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顯示,2021年,其內部核查子公司的部分業務,發現該子公司在被收購前實施負債延遲入賬、少計負債等行為,導致在并購日的凈資產多計,以及2015年至2020年財報的未分配利潤、應付賬款等科目的會計核算存在會計差錯。
劉志耕認為,由于上市公司子公司的審計和監督往往較為薄弱,而且子公司的內控往往不如母公司嚴格,所以一些上市公司子公司會出現更多無法被察覺的會計差錯。
而促使T公司進行上述核查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近年來未完成業績承諾。
T公司7月收到的深圳證監局《警示函》顯示,公司追溯調整2015年至2020年財報,反映其2015年至2020年年報相關財務數據信息披露不準確,違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公司及相關人員應切實加強對子公司管控,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
同時,T公司收到的《立案告知書》顯示,子公司原實控人涉嫌合同詐騙一案,公安機關認為符合立案條件已立案偵查。
劉志耕分析,部分公司的會計差錯來自子公司,有可能是某一部分人員在前期進行了精心設計,而這些會計差錯有可能指向部分更為嚴重的問題,所以很多上市公司爆雷往往與會計差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