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學28歲楊寶德,因不堪導師使喚,輕生溺亡,這則消息刷爆朋友圈,令人唏噓不已。
隨即,楊寶德與其導師的聊天記錄也在網絡上曝光。
有人說這是師德問題;
有人把矛頭直指這個社會;
也有人說是我們的教育生病了;
更有人說是楊寶德抗壓能力太低。
各種言論,層出不窮,但悲劇已經發生,生命不能挽回,不禁要問作為寒門出身的楊寶德們到底應該何去何從,如何才能避免下一個悲劇的發生。
有人說是這個社會壓力太大了,大的讓我們喘不過
氣
,需要治一治。的確,中國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確實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過高的房價,擁堵的城市環境,不太完善的醫療保障,過于追求物質的心態……讓我們無處可躲。
前兩天和一個朋友喝酒,喝著喝著就扎心了。
他唉聲嘆氣:“有時候感覺活著真累。”
我:“怎么了?”
他:“眼看畢業兩年該結婚了,可女方家提出要在鄭州買房買車,彩禮十萬,簡單算了一下,即使都按揭付款,這個婚結下來也要五六十萬,你說,我又不是拆二代富二代,一月幾千塊錢,這婚怎么結?”
我苦笑了一下,的確,這是每一個男性同胞所面臨的問題,楊寶德也不例外,所以他選擇了讀研,考博,留校,實現人生的逆襲。
沒想到一心想通過教育來改變命運的楊寶德,卻因為教育送了命,讓人
感慨
。
有人說教育可以改變命運,現在看來,
的確可以
。
記得我上小學時,媽媽經常對我說,考上大學你就能走出農村(包分配),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大學畢業了,可現實是即使上了大學,留在大城市依然很困難,恍然才明白,教育只是人生的標配,教育改變命運的紅利期已經遠去。
那么寒門出身的楊寶德們到底應該怎么辦?
怨恨這個社會嗎?痛罵那個導師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作為社會的一個微小細胞,我們既無法改變教育制度,更無法撬動這個社會的規則,能做的也就是罵罵那個導師,以后碰見那樣的人我們離的更遠一點,畢竟狗改不了吃屎,我們更改變不了那些人。
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只能更多
的
從自身找問題,有人說楊寶德完全不必用自殺來抗議,他可以拿起武器,與攔路之人血拼到底,即使不成功也可以放棄攻博,以研究生身份轉戰社會。
可他沒有選擇后者,是他沒想到嗎?
完全不是,是因為他缺少一顆勇敢的心,寒門的他承受不了失敗,就如某些人接受不了沒車沒房就結婚一樣,他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太在意結果,太多的人接受不了目標失敗后別人異樣的眼光。
太多的人拿得起,放不下,所以他選擇了前者。